學生看法
[小學篇]
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愿意公布
本報小記者調查了滬東外國語學校五年級的27位同學,其中25人反對公布成績,贊成公布成績僅2人。
有同學說:從個人的角度出發,不應公開。因為成績也是個人隱私,如果公開,會讓許多成
績差的同學很沒面子的。還有同學提出:應當公開成績較好的同學的分數,這樣能讓比較差的同學有一個緩沖的余地。
一位贊成公布的同學認為:不公布學生的成績,可能會讓某些同學過于盲目自信、自滿,而公布了成績后,就能讓每位同學確切地知道自己在班級里所處位置,成績比較是一種競爭壓力,這樣能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水平。該班級一位榮同學說道:學生學習的好壞取決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有興趣以及是否具有學習的主動性,成績只反映學習的效果,是否公布成績本身并不能解決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問題;對于一些自尊心很強的同學,一旦考試分數不理想時,公布成績對他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綜合起來看,不公布學習成績的利大于弊。
小記者在靜安區一師附小調查的結果也表明,絕大部分同學不愿公布。但也有部分同學表示:公布一下讓別的同學知道也無妨,可以使同學們在學習上有競爭意識,爭取更好的成績。根據調查,選擇要公布的部分同學,幾乎都是班里學習成績優秀的,而且他們無一例外都在課余時間參加了各種補習提高班;在補充提問雙休日是否有空余時間娛樂游戲時,他們都回答很少有時間。
[初中篇]
反對者:終于可以“抬頭做人”
在市西初級中學等學校,大部分接受采訪的學生都說,他們不喜歡老師在班里或家長會上公布同學們的成績和排名,萬一考砸了,會“很沒面子、感覺不好、不舒服”。他們認為,把考卷發下來,各自看各自的分數,是比較好的辦法。而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則喜歡公布成績這一做法,他們認為,這樣能提高同學與同學之間的競爭。
某預備年級學生姚同學說:“太好了!我已經期盼許久的這項法規終于要出臺了。我們是中學生,應該可以保留自己的‘隱私權’。以前考試成績都要貼在后面的黑板報上,以供各種人士‘評論’。考得好的萬事大吉,考得不理想的則像‘過街老鼠’到處被人數落,沒有抬頭的勇氣。而現在我們可以不必為這個發愁了。如果沒有考好,不要緊,雖沒人知道,但我們一定會鞭策自己繼續努力!”
支持者:早一點感受競爭
姚同學所在學校高年級的王同學是公布排名的支持者,他接受采訪時說:“我覺得這項法規的出臺對我也沒有什么作用。因為如果公布名次的話,可以在班上知道還有哪幾個對手還沒有‘搞定’,可以激勵我們繼續努力!使我們有一個比拼的大舞臺,這樣我們更有動力繼續讀好書!畢竟以后中考是以名次進重點中學的呀!差1分就是一個名次啊!所以我們現在排一下名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知道了競爭的厲害和殘酷啊!”
[高中篇]
想知道名次但拒絕公布
小記者在向明中學抽取了60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6.7%的學生“希望知道名次,但不希望公布名次”,而選擇“不希望公布名次,也不想知道排名”和“希望公布名次”的各占5%。
小陸表示自己不希望公布名次:“通過考試排名可以知道我在年級里的位置,從而規劃下一階段的學習。但我的排名是我個人的事情,沒有必要給別人知道。特別是如果我名次很差,公布出來會很沒面子的。”據了解,持這種觀點的學生還不少,而且不少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反對公布名次,“如果我是第一名,全班同學都會把我作為目標來趕超,老師也會寄予很大的期望,我自己壓力就會很大,下次考試也就肯定放不開手腳了。”小季告訴記者。
而一名謝姓男生則對是否公布持“無所謂”的態度。他認為,學習名次并不是學校生活的全部,而且大家也不會因為成績差而看不起一個同學。排名公布出來,對成績好的同學是激勵,下次要更好;對成績不好的同學也是一次促進,知恥而后勇。
小沈則認為,每次考試排名總有個先后,對此不聞不問是一種逃避,是對自己的學習的不負責任。“如果第一名當然高興,如果是最后一名也要面對。現在還是在學校里,以后到了公司里,老板當眾批評你,你怎么辦?所以心理承受能力還得從現在練起。”
老師觀點
[小學篇]
低年級排名無必要
靜安區一師附小五年級的所有老師都認為,沒有必要公布學生成績,因為這樣會造成學生心理不平衡,使學生對考試充滿緊張情緒,還會制約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最好不要公布成績,而只是讓同學和老師互相知道,也方便老師幫助同學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楊浦區市東小學的戴一敏老師建議道:可以公布班級前五名的學生成績,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成績、排名還是應該保護的。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完全沒有必要排名次,一二年級是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過度期,課程很少,學習的知識點也很淺,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都差不多,現在一些低年級出現差異是家長攀比心等人為因素造成的,而四五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提高了,但他們也有自尊心了,所以還是應該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不要公布所有學生的成績、排名。
[高中篇]
排名是“唯分數論”的體現
□復興高級中學副校長 孫居文
我很贊同這個新條例。首先,教育要做到以人為本,每個學生都是有隱私權的,沒有經過學生的同意就公布他們的成績和排名,是一種極其不尊重人本位的表現。其次,公布成績和排名的做法也體現了學校對學生成績的迷信,是“唯分數論”的體現,而決定孩子未來的不僅是分數。
贊成排名的老師和學生會認為,排名表也是“光榮榜”和鼓勵表,但是,學生的素質是多方面的,考試成績只是其中一面,成績好的學生未必是優秀生。如果一定要公布,那只能是各科競賽的成績,這和普通考試不一樣,不會給學生帶來精神壓力。
其實,教育部門早在前幾年就有過這一說法,不過由于沒有立法,很多學校都沒有真正執行,因此現在的立法提議是很有必要的。排名也有必要,但只能將學生個人的情況告訴他本人及家長。
復興高中10年前就不再公布分數排名榜了,只是統計出每個學生考試總分的標準分,供本人查閱。開家長會時,給家長開張成績小條。
[初中篇]
排名應具有靈活性
老師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老師認為,公布與不公布有著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如果公布成績,對于家長來說,可以盡快了解學生的成績;但對于學生們來說,他們不一定能承受這種壓力。如果不公布,家長則有可能頻繁地往老師那里打電話,影響老師正常的工作。還有的老師認為,成績的高低是客觀存在的,為什么不能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分數,而要孩子選擇回避呢?
在華育中學,老師們有著各自的做法。考試后,有的老師宣讀成績;有的老師只進行試卷分析;還有的老師做法比較特別,不宣讀成績,只公布平均分,讓同學們自己對照平均分來尋找差距。
某中學周老師說:“取消排名可以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有靈活性。在我的教學經驗里,不管年級高低,只要進行了測驗考試,要問分數、排名次的學生不占少數。下課、放學,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來查閱分數名次,相互比試,互相學習,并不時地來問錯題,這些努力上進的同學都使我感到欣慰。而相反,每次測驗不理想的同學,則默默地站在一旁,我可以從他們的眼光里看出他們是要學習的,是想學好的,可他們每當拿著左上角寫有‘40名’、‘45名’的卷子上來問我時,臉上總是帶有羞愧的神色,當看到成績好的同學用異樣的眼光打量著他們的時候,他們便沒有心思聽你講解,把頭低在下面做小動作,長此以往,便陷入了怪圈,不能自拔。其實我也想了很久,到底該不該排名?我也曾猶豫過多次。現在好了,這項規定的出臺,我就可以為要排名次的同學排名,不要的同學我為他們保密,看他們下次如何,再做定奪。這樣,使我們做老師的也更有靈活性了。”
家長看法
[小學篇]
公布成績打擊孩子積極性
家住楊浦區長陽路的王女士的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她表示反對給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一、二年級的孩子很小,只要孩子花七分功夫考一個中等成績就行,其他時間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靜安區一師附小五年級的幾位同學家長異口同聲地表示,盡管孩子是畢業班的學生,但是還是不要公布孩子的成績。公布成績會讓學習暫時落后的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其中一名同學的家長正好是一所市重點中學的老師,她說:無論作為老師或者家長,我都不贊成有意識地公布成績,因為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尖子學生總是少數。應該考慮和關心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有的學生在成績方面落后一點,可是在其它方面卻很有特長,所以不能用成績來作為評判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比較小,他們的自尊心、心理方面都不成熟,老師、家長應該以鼓勵為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中學篇]
孩子未必能接受“挫折”
家長的看法則存在分歧。一些家長認為,如果公布分數和名次,他們就會直截了當地知道自己孩子的分數,并能給孩子找來“學習榜樣”。另一些家長則不贊成公布分數這一做法,他們認為,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
位育初級中學二年級學生翟亦沛的父親說:“我支持不公布分數和名次。只要教育得當,孩子的成功是早晚的事。然而現在整個教育環境更看重一個學生的成績,逼得學生一味地追求分數,而沒有足夠的時間挖掘自身的潛力。學生當然有必要知道自身的學習狀況,但學校如果公布分數,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特別是那些不善于面對挫折,或是屢“試”屢敗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學生之間的歧視,以至于傷害一些學生的自尊心。”
(晚報記者李征 肖波 楊玉紅 小記者柳成蔭 石陽 冷厚甫 榮立 趙安露)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