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種被稱為“恐怖文化”的現象正悄悄地在一些校園流行,致使不少學生沉醉于以血淋淋的“死尸”、猙獰的“鬼怪”封面招徠人的恐怖書,有的學生還愛看恐怖電影,玩恐怖游戲,聽恐怖故事。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恐怖文化中含有對神秘和死亡的描繪,迎合了未成年人的獵奇心理;二是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
使得他們想借此釋放心理壓力。青少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他們一方面可能因為恐懼而膽怯,造成今后面對人生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恐怖文化”所渲染的東西,不僅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并且涉及暴力、迷信、兇殺等內容,會給青少年的人生觀帶來錯誤導向,過多接受丑惡的、殘暴的信息,會導致學生形成不好的品性,產生仇視社會的畸形心態,養成暴力行為傾向。
一些唯利是圖的媒體和出版機構,缺乏應有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利用未成年人心理弱點,花樣翻新地推出各種“恐怖文化”產品,是造成“恐怖文化”泛濫的根源。政府有關部門應立即行動起來,建立相應的法規、制度,凈化文化市場,杜絕“恐怖文化”流向校園,為未成年人的成長提供健康的場所。(賴世春)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