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19日至30日,由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奧帆委聯合青島日報報業集團、廣電局、出版局、市文聯等單位組成“青島新聞文化采訪團”,在地中海、愛琴海沿岸的尼斯、嘎納、摩納哥、熱納亞、安科納、帕特雷、雅典等城市進行了為期12天的采訪。這些城市的帆船運動非常發達,沿
海岸隨處可見桅桿林立的景象——帆船、游艇已經與市民的生活不可分割。另外,在希臘雅典,采訪團對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MPC中心和IBC中心,以及雅典在奧運期間的交通、新聞宣傳、市容市貌、志愿者服務等各方面都做了詳細的采訪。
——題記

地中海的熱烈,愛琴海的深邃,身臨其境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沿岸海港桅桿櫛比,所有的游艇泊位都“滿員”。法國尼斯有7500米長的海岸線,除了浴場,停滿帆船、游艇的海港也是別致的一景——寶石藍色的海水變成襯底,游艇如一群潔白的鴿子溫順地擠靠著。海因此生動起來。在意大利的安科納港,我們遇到很多開著房車的歐洲人,房車后面拖著游艇,或者車頂上放著帆板,由此可見,帆船和游艇已經成為歐洲人寸步難離的娛樂休閑。他們駕馭著游艇或帆船,或去參加一次優雅的聚會,或去度一個輕松的假日。游艇在他們手里,既是代步工具,也是生活態度。在雅典,帶著游艇出海游玩的里拉夫婦告訴我們,海港里的帆船和游艇只是“冰山一角”。里拉夫婦今年都將近50歲了,丈夫是希臘人,妻子是意大利人,他們的女兒11歲。四年前,也就是他們的女兒7歲時,他們花7000歐元(折合大約7萬元人民幣)購買了游艇,每周他們都要駕游艇到海里玩三到四次。里拉夫婦說,自從買了游艇,他們每次出海都帶著女兒,還教她開游艇,這個年齡就開始接觸這項運動,在歐洲并不算很早。
成功的奧帆賽

愛琴海沿岸隨處可見這樣的游艇碼頭。
當我們抵達雅典的時候,奧運會正進入最后的高潮。街頭除了可以看見一些旗幟或橫幅外,也就只有巴士上的奧運標志在提醒我們這里正在舉行奧運盛事了。一位中國志愿者在接受采訪時告訴我們:“直到7月29日,雅典街頭的電線桿上才掛滿刀旗廣告,雅典當地的媒體也是從奧運會開始以后才開始集中報道,并在地鐵口發送快訊的。”但是,隨著采訪的深入,我們發現事先低調、計劃周密、并絕對按計劃實施是希臘人的做事風格。
豪華游艇隨處可見
帆船中心位于南亞蒂卡海沿海,名為科斯馬斯帆船帆板中心,場館面積近34萬平米,于2003年7月建成,是奧運場館中完工最早的一個。帆船中心的設施非常完善,建設規模遠遠超過了比賽要求,有2000個泊位(而比賽只需要400個左右)——雅典奧組委計劃這里今后將成為雅典最大的水上運動中心。雅典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從開幕式第二天(8月14日)開始一直到閉幕式的前一天(8月28日)結束,是所有比賽項目中跨度最長的,歷時14天。參賽運動員來自61個國家共401名,150多名隨隊官員,1260名場館工作人員(包括受薪人員、志愿者和合同商、國際技術運行官)和700名左右的安保消防人員。
豪華郵輪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比賽期間由于雅典的風力非常好,因而賽事順利。11個項目全都打滿了輪次,不像上屆奧運會由于悉尼的風力不理想,導致有些項目沒有打滿輪次就草草收場。中國帆船隊派出選手四名選手參賽,結果涼山姑娘殷劍在女子米氏帆板比賽中奪得一枚銀牌——這是我國12年之后斬獲的惟一奧運帆船獎牌。
除了天時地利,大批專業人員的參與為賽事的成功提供了基礎。雅典本身屬于航海城市,有大量從事航海運動、帆船運動的業余愛好者和專業選手,可謂民間基礎雄厚。這次共有400多名負責競賽組織的專業人員,其中300多名是志愿者,全都來自航海業,所以,整個比賽的組織和管理都非常專業,沒有出現大的失誤。
由于帆船比賽和其他項目一樣都是在雅典舉行,因此不需要設一個單獨的新聞中心,場館內的新聞中心約500平米左右,每天有75名文字和攝影記者前來采訪,需要提前登記排號。負責轉播的AOB則占用了5000平米的工作間,由新西蘭一家專業水上攝影隊負責拍攝。每天觀看帆船比賽的觀眾席位只有250個,觀眾們乘坐觀眾船到800米外的海面上去看比賽。原先帆船中心曾在防波堤上設計了3000個固定座位,但出于距離太遠、日照太強、影響賽場整體美感、不利于人員疏散等幾方面的考慮,看臺最終被撤掉了。但每天250張帆船比賽的門票顯然不能滿足廣大帆船愛好者的需求,所以每張90歐元的昂貴門票在賽前兩三個月前就銷售一空,成為雅典奧運各項比賽中的絕對熱門。而那些買不到票的觀眾還可以通過電視直播來欣賞比賽,遺憾的是央視沒有購買帆船比賽的轉播時段,因此國內看不到直播。
奧運期間,這樣的臨時大棚比比皆是。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次奧帆賽的組織還是非常成功的,但有些服務方面的細節性問題仍須改進。首先是由于場地太大,參賽運動員每天要在炎熱的天氣下走很遠的路才到賽場,盡管組委會提供的自行車出租服務一度緩解了這個矛盾,但與之配套的維修等服務卻沒有跟上,場館內一種樹上落下的針刺扎破了很多自行車的帶,卻沒地方補胎,因此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徹底解決。其次就是伙食太簡單。開賽第一周,各隊紛紛提出了伙食問題,尤其是法國隊,多次以書面形式反映,組委會每天開會研究,并和供應商進行協商,到比賽后半段伙食逐漸改善了。第三就是媒體船和觀眾船對比賽的干擾,運動員建議減少非工作用船,但組委會及國際帆聯考慮到項目的普及和推廣沒有同意。
街頭奧運宣傳標語
可愛的志愿者
談到雅典奧運會的成功,6萬名志愿者功不可沒,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所說的:“感謝每一個熱心支持奧運會的人們,尤其是志愿者,沒有他們我們將一無所成。”
奧運會新聞大廳
雅典奧運會的志愿者從前年開始招募,經過兩年的篩選、培訓,雅典奧組委會最終從400萬人中確定了6萬名志愿者,這是悉尼奧運會的兩倍還多。志愿者選拔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和種族,條件很簡單,首先要有工作經驗,其次要熟練掌握一門外語,當然也有一些專業人員。這些志愿者中年齡大的70多歲,年齡小的則十幾歲,各種職業、各種階層的人都有,其中絕大部分為希臘人,也有很多外國人,其中包括40多名中國留學生。更讓人感動的是,一些美國、法國的志愿者是辭去工作,自費前來服務的。所有志愿者沒有一分錢報酬,一身獨特的志愿者服裝以及一頓免費午餐就是他們的“報酬”。在采訪中我們發現,無論普通觀眾還是各國記者,談論起雅典奧運會的組織情況時,無不對志愿者豎起大拇指。在閉幕式上,我們見到了一名滿頭銀發的志愿者,她叫特阿諾,今年60歲了,是希臘當地的商人,她說能到奧運會來服務是她長久以來的愿望,這次當上志愿者,也是一路“過關斬將”選上的。特阿諾西班牙語講得很好,也會講英語,在閉幕式現場負責安排座位和解決觀眾遇到的各種困難。
順暢的交通
奧運會開幕前,雅典的交通并不順暢,堵車現象一點不比北京差。但奧運會期間,雅典的交通非常順暢,平時從奧運村到帆船比賽場館需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而奧運會期間走奧運專道只需30分鐘就可以了,基本沒有遇到交通堵塞的問題。據了解,雅典政府為保證交通暢通做了以下工作:1、給企事業單位放假,和奧運賽事不相干的統統到島上去旅游;2、開通奧運專道,該專道只準奧運專線車和帶證車輛通行;3、增開大量免費奧運專線車,號召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盡量放棄自駕車;4、新開多條地鐵和城市輕軌,把主要場館連接起來,持有比賽門票或帶證件者、身穿志愿者服裝者等免費乘坐。另外為保證奧運專道的順暢,當地的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在節目中不停地重復著“沒有證件的車輛如果進入奧運專道會被處以156歐元的罰款"之類的內容。
閉幕式當晚,我們就親身體驗到了奧運會交通的便利。約8萬人的閉幕式結束后,觀眾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疏散。體育場外,十多條免費專線停滿了大巴士,座位一滿立即發車,這些專線通往雅典的各個方向。我們是乘坐K14專線車15分鐘左右就抵達了市政廣場,然后再換乘大巴返回住處的,一路暢通無阻。
激情和理想
幾乎所有看了雅典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人都會驚嘆他們的創意和策劃,作為閉幕式的現場觀眾,我們充分體驗到了導演對臺上、臺下互動的重視,在大部分時間內,全場觀眾都和臺上的演員一起扭動著腰肢,隨著節奏鼓掌、歌唱,使現場變成了一個狂歡的大Party!同時,無論是開幕式還是閉幕式都恰到好處的將希臘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用現代的手段充分體現出來,這對我們很有啟示。
2008年奧帆賽,青島也將舉行獨立的開幕式和閉幕式,如何用藝術的、現代的、多維而立體的手段將歷史同樣悠久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傳達給世界人民,讓世界更了解中國、了解青島,向世人展示帆船之都——青島的城市形象,是一個深奧而繁重的課題。[文/圖
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