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作為十個“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之一,經過近兩年的環境綜合整治,老城區的環境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奇山、毓璜頂、東山、向陽這四個街道辦事處,被譽為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范例。但是,大量的廢品收購網點散布在市區的各個角落,成為城市揮之不去的頑疾。在奇山辦事處塔山市場身后,在上夼西路居委會
東側,在北馬路武英街,在青年南路106號……堆積如山、垃圾遍地、異味濃重的廢品收購攤點隨處可見。據調查,曾經分散在市區各處的近300個回收點,多數已成為外來人口的聚居點、環境衛生的臟亂點、城市管理的空白點,它們像一片片霉斑,玷污著這座城市的肌膚。
市區幸福一帶是煙臺“破爛王”最集中的地區,近日,記者隨同城管、工商、公安、供銷社聯合檢查組前往該社區檢查廢品收購業戶違規經營的情況。在幸福街道福泰路旁,上千平方米的“棚戶區”內,堆滿了廢舊金屬、塑料殘片、電器零件,而路的另一旁就是整齊劃一的居民區。在棚戶區周圍,“破爛王”吃喝拉撒產生的垃圾、污水隨處可見,滿天飛舞的蒼蠅和幾只在垃圾堆里尋食的野貓讓人生厭。據附近的居民說,這幾處廢品收購攤點已經在這里經營多年了,極大地影響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垃圾和生活污水隨處丟棄不說,收購的廢舊線路板、舊電池、醫療垃圾就露天堆放在院內,對周圍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周邊群眾不斷地向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門反映,各部門的執法檢查組從今年4月份開始就對這些廢品收購攤點進行集中整治。但是,不菲的經濟利益驅動這些“破爛王”和執法檢查部門打起了“游擊戰”。據統計,目前全市仍然有100多家無證廢品收購攤點隱蔽在市區的大街小巷。
資源回收:
廢品分散經營成絆腳石
據統計,我市僅市區的廢舊物資年回收總量就高達15萬噸以上。據專家測算,利用廢鋼鐵煉鋼,可以節約大量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利用分撿后的廢紙生產紙漿,1噸廢紙可生產紙漿800公斤,相對于木漿造紙可以節約木材3立方米。由此可見,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廢舊物資,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有著重大意義。而分散的廢品收購網點銷售的主要去向是臨沂、萊州、蓬萊、濰坊等地的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由于普遍規模較小,加工工藝落后,缺乏資金等原因根本沒有條件和能力引進或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廢舊物資得不到有效地開發利用,有些因為處理不當還會產生新的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遇到這種情況:閑置多年的家用電器,原以為值不少錢,可真要賣給廢品收購業戶,他們給出的價格能讓你大吃一驚:價值數百元的舊洗衣機運行正常,卻僅值十幾元。淘汰的電腦、手機被拆解后當作廢舊塑料、破銅爛鐵的價格收購。其實這并不是廢舊物資不值錢,而是回收業戶根本無力提高廢舊物資的價值!皬U品不加工,等于一場空”,建立廢舊物資市場以后,可以通過市場競爭和培育,形成一些技術力量強、資金雄厚的回收企業,實現規模經營,通過深加工,提高回收率。
政府通告:
廢舊物資必須進場經營
2003年底,在考察了北京和石家莊等地的廢舊物資交易市場的情況后,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的煙臺市再生資源工作領導小組,以加強對我市廢舊物資行業的管理。今年1月12日,煙臺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強廢舊物資市場管理的通告》,規定駐芝罘區內除世回堯、黃務、只楚轄區外,凡設固定攤點從事廢舊物資收購業務的經營業戶,必須全部搬遷到煙臺市海誠新橋、海誠幸福和東方等廢舊物資交易市場內進行經營。駐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開發區和芝罘區的世回堯、黃務、只楚區域內的經營業戶,待所轄區廢舊物資市場建成后,就近遷入市場內經營。工商部門在本通告發布之日起,在“五區”范圍內,不再審批政府規劃市場以外的從事廢舊物資收購業務的固定攤點。政府通告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社會公益事業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在我市建立一套再生資源回收可利用體系,改善城市環境狀況,徹底改變廢品回收行業無序化經營的現狀。
《通告》頒布9個多月以來,再生資源工作領導小組專門成立了檢查組,晝夜巡邏在市區及幸福周邊地區。時至今日,大部分業戶已經進場經營,但在老城區,仍有上百個“收破爛”的攤點在違法經營。每天,有上百個投訴電話打到市再生資源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居民們紛紛對隱藏在社區內的“破爛”攤點提出了強烈抗議:污染環境、隨地大小便、順手牽羊、收購井蓋和光纜……政府已經下定了決心,檢查組晝夜巡查,交易市場虛位以待,“破爛王”卻一直明里暗里地與政府對抗著,老城區會告別“破爛王”嗎?
廢品收購者:
早搬遷早受益
在參與執法檢查中,記者了解到了部分廢品收購不愿進場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在市區租住的房子不到期,有的是習慣于傳統的經營方式,更多的則是在等待觀望,懷疑政府的通告是否能真正貫徹到底。對此,政府部門的態度很明確:無論困難多大,我們一定把這項利國利民的好事辦好,堅決將政府通告貫徹到底。
目前進場經營的業戶達150余戶,他們大部分已經嘗到了進場經營的好處。在海誠幸福市場,記者見到了已遷至此地半年有余的于姓攤主。據這位攤主介紹,由于自己進場較早,已成為市場內規模最大的從事塑料加工的收購點,半年來營業額和利潤較進場前都翻了一番。另據對廢紙、廢鋼收購業戶的隨機調查,普遍反映進場初期市場交投清淡,但目前已逐步顯現交投兩旺的趨勢。從事廢鋼收購業務的孫經理進場前月經營量在10噸左右,目前已達到近40噸。很多廠礦、企事業單位就是看中了政府規劃興辦的市場信譽好這塊牌子,而大量上門收購的。據海誠公司的呂經理介紹,進場經營對于整個廢品收購行業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廢品回收行業必須改變以往一家一戶作坊式經營方式,通過行業整合和業戶聯合,最終形成一批有技術、有實力的大公司。在這個行業重新洗牌的過程中,誰抓住了機遇,做大了市場,誰就會成為未來的受益者。
對于廢品收購業戶反映的行業競爭問題。呂經理解釋道:“這個問題需要怎么看。進場后雖然與在社區內獨家收購相比,有比較激烈的競爭,但由于聚集效應,形成大規模的市場以后,貨源比以前豐富了,互相之間的信息溝通也大大提高了,在收購價格上,也高于市場外的零散業戶。”
對于盡早規范廢品回收行業的原因,市再生資源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補充道:“在市場外,一些不法業戶可以公開掛牌收購違禁的物資,形成事實上的黑市交易;更有甚者借收購之名行盜竊之實,僅在芝罘區每年丟失的排污井蓋就達400多塊,不銹鋼及玻璃鋼果皮筒幾年來丟失了1100多個,城市其它市政公用設施也屢有丟失、屢遭破壞,僅此項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幾十萬元。而進入市場經營后,由于檢查嚴格、管理規范,廢品收購業戶根本不可能從事違法收購的業務!
社區居民:
讓廢品收購網點遠離社區
對于廢品收購攤點遷離居民區的問題,大多數社區居民還是非常贊成的。奇山東街的住戶王女士就對這些“破爛王”的印象不怎么樣。她回憶道:“以前,自己家樓下也有一家廢品收購攤點,由于租住在居民小棚里,沒有上下水和衛生間等設施,攤主全家的生活污水全部傾倒在樓前過道上。有天夜里,我還親眼看見攤主的小兒子在樓道里小便!笔泄╀N社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市區內的廢品收購網點多選擇在居民樓間的夾道、小棚、爛尾樓、廢棄房屋等地,很多還是自建危房及違章建筑。從事廢品收購業務的業主,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95%,有44%甚至只有小學文化程度。這些收購業戶自身的文明素質相對較低,并且大多數來自外地,在和社區居民相處時,很容易產生隔閡和糾紛。市區白石路一處廢品收購網點遷離進場后,周圍數十戶居民自發地鳴放鞭炮慶祝。市民對于部分“破爛王”的意見,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還有一些社區居民對此心存疑慮。家住仁里街的邵大娘說:“自己隔三差五地到樓下廢品收購點賣點廢銅爛鐵、報紙酒瓶等家什,覺得很方便。一旦這家搬走了,自己哪能大老遠地到幸福、新橋去賣幾斤廢品呢?”對此,市再生資源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解釋道:“廢品收購網點撤銷后,市區內的一線收購人員依然保留。公司將對他們實行統一培訓、統一管理。屆時,這些持統一上崗證、穿統一服裝的廢品收購者將會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大街小巷。市場統一購置的60輛回收中轉車也將在近期投放市場。采用這種統一標識、統一計量、日收日清的方式,既不會造成污染,又方便了社區居民,徹底杜絕了缺斤短兩、違規收購事件的發生!
領導小組:
我們一定會執行到底
對于廢品收購網點屢查不禁的問題,市再生資源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表示:政府對于規范廢舊物資市場管理已經下定了決心,任務也很明確,就是要把"五區”范圍內的廢舊物資收購固定攤點全部遷入市場。為此,市公安、工商、城管、供銷社4部門從今年4月份以來,對芝罘區內的廢品收購業戶進行徹底排查,對違法經營業戶進行了暫扣物資和經濟處罰,并通告其限期搬遷到市場內經營。但受經濟利益驅使,一些廢品收購攤點采用多種方法企圖蒙混過關。有的白天關門,晚上營業,有的試圖給檢查組送錢送物,有的表面上搬遷到了市場內,原來的攤點卻依然保留,有的甚至還暴力抗法。對此,聯合檢查組的同志表示:規范廢舊物資回收市場,加快城市環境建設是全市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政府已經發布了通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一定會堅決執行到底。遍布市區的上百處廢品收購固定攤點和四五千名流動廢品收購者將不會再成為城市管理的空白點了,老城區徹底告別“破爛王”將指日可待。(記者殷新)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