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省經濟運行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強,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萬億元,達10575.4億元,僅次于廣東,排名躍居全國第二位,并成為全國目前3個GDP過萬億的省份之一。
在22日上午省統計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省在貫徹宏觀調控政策、控制投資增長的
同時,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經濟發展更趨平衡、協調、健康。按可比價格計算,我省前三季度實現GDP同比增長1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01億元,增長26.4%。目前,全省工業、社會服務業等景氣指數均在高位運行,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充滿信心。
工業是拉動我省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制造業的作用尤其顯著。前三季度,全省工業實現增加值5506.6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6.3%。其中,制造業實現增加值3807.6億元,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5.7%。工業結構更加均衡,輕重工業發展更趨協調,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能力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產銷率逐季提高。
“三大亮點”對經濟的影響力持續增強。前三季度,我省外經外貿增勢強勁,實現進出口總值438.8億元,同比增長37.7%。新簽外商投資項目4270個,增長19%;合同外資額146億美元,增長58%,實際利用外資90.5億美元,增長66.4%。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1%。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及制藥、新材料三大高新技術領域實現利潤、利稅分別增長65%和52%。個體私營經濟全面開花。前三季度,規模以上私營工業增加值728億元,增長48.7%;個私貿易業零售額1930億元,增長13%;私企實現進出口總值41億美元,增長1.3倍;規模以上個私投資1675億元,增長91.4%。
半島城市群帶動作用明顯。前三季度,8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省前列。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占全省的86%和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稅,規模以上投資和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地方財政收入在全省的比重也都超過60%。
前三季度,我省農村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982億元,增長93%,比城鎮投資增幅高出61%,創近年最高水平。同期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88元,同比增長17%,是近10年來增收最快的時期;農民人均稅費支出48.4元,同比下降42%。
自年初至今,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由高速回落到趨于穩定。全省民間投資能力增強,投資額占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71.7%。 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持續增長,市場活躍。居民家庭消費檔次提高,9月末,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汽車2.2輛,同比增長81%;電腦36.3臺,增長21.3%;手機118部,增長28.3%。
相關鏈接
前三季度全國GDP為93144億元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10月22日宣布,今年前三季度,通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
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314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61億元,第二產業51631億元,第三產業28953億元。
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在夏糧增產4.8%的基礎上,早稻產量增長8.8%;秋糧生產也將獲得好收成,全年糧食總產量將比上年明顯增產,完全可以實現年初預定目標。工業生產增長較快,企業效益繼續提高。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8775億元。
□記 者 李 強 通訊員 侯長蓬 報道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