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10月21日電(記者張曉晶)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陸續進入婚育年齡,我國的養老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孩子要同時贍養四位老人,這一家庭養老格局正在受到挑戰,人們對社會化養老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步入婚育年
齡,我國已經進入一個獨生子女時代。山東省老齡辦事業發展處處長王照奎認為,中國的養老方式是反哺式的,而國外是接力式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紛紛成家立業,一個孩子要贍養四個老人,養老壓力增大,傳統養老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家庭構成形式。在城鎮,對父母進行經濟供養問題不很突出,難的是讓子女拿出時間和精力在生活上照料老人。
正因如此,“積極養老”在一些城市得到大力提倡。目前,大力提倡發揮老人自身的作用,年輕時就為養老積極做準備,包括參加各種養老保險,從事力所能及的社會事務,減少對子女的依賴。上海市在本世紀初就開始試點,讓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進行時間儲蓄,這樣,等自己年老需要照顧時可以獲得別人的幫助。山東省目前正在探索個人早期養老投入的路子,引導各類有收入的人員拿出一定比例作為養老積累,鼓勵參加商業養老保險和銀行養老儲蓄。同時,引導低齡健康老年人參加經濟建設和社會活動,使老年人以“為”促“養”。另外,積極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目前社區的功能正得到進一步完善,以社區為平臺,家庭養老壓力將得到大大緩解。
與此同時,老年人對子女養老的依賴性也正在減少。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輩較之他們的祖輩來說,一般都接受過不同程度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自養能力。對城鎮的許多老年人來說,以往圍著家務忙、繞著兒孫轉是普遍現象,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老年人走出了家庭。退休前曾在濟南市一所小學任校長的劉女士和老伴都是教育工作者,退休以后,老兩口為孫子請了一位家政工,自己樂得輕閑。她說:“一方面,我們的育兒觀念已經過時了,另一方面,我們忙了一輩子,退休后又上了老年大學,社會活動多,不想把自己拴在家務上。”據濟南市市中區“熱心大嫂”服務中心介紹,這幾年,老年人主動為兒孫請家政工的比例逐步上升,已占了1/3左右。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老年人考慮自身健康和生活安排,更愿意從家務中脫身出來,享受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樂趣。
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父母和子女又各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也有很多人擔心,子女和老人之間的親情會變得淡薄。但很多社會學者表示,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來臨,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正在受到挑戰,養老也將會從以家庭為主逐漸向以社會為主轉變。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