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們思想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崇洋”,喜歡起外國的節日,冷落了傳統的節日。比如,不喜歡過春節,而喜歡過圣誕節;忘記了中國的“七七”情人節,熱戀西方2月14日情人節。
但是,對于“老人節”卻是個例外。國際老人節是每年的10月1日,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日
子,在10月1日前后,也鮮見媒體對此日子關注。而據它不遠的中國的老人節——重陽節,人們卻早早就想起。看來,中國人也不是完全不喜歡傳統。
可是,當筆者看到了下邊這則新聞,不免為中國老人節也感到擔憂。覺得重陽節也該“崇洋”,多借鑒國外節日的過法。保住我們自己的節日。
據《新京報》10月19日報道,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就要到了。記者日前了解到,格格府將以重陽節為契機,推出特色百叟宴。據稱取自清朝宮廷大宴千叟宴。
一個本來很單純,很簡單的老人節竟搞得這樣復雜,弄起了所謂的百叟宴,以封建特色為主不說,又是報名,又是發帖,筆者真擔心會把老人們累著。
我們應該想一想,為什么一直以來,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國外節日,而冷落傳統節日。筆者覺得不外乎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守舊”,一個是“復雜”。又是死守住傳說,來源,風俗不放,又是反反復復這個那個方式,過法。比如中國的春節,端午節,七七情人節,在學校里就教育學生甚至讓他們背誦,過節時先要好一陣傷感不忘本。而相比這之下,國外節日就顯得更新和簡單。無論圣誕節,情人節,就是個歡樂的節日,高興就行。
而中國的重陽節能否暫時受到寵愛,可能就因為它的簡單。沒有太多的講究。作為重陽節時也沒多少典故,1988年我國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使農歷"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人節。就讓它更為簡單化了,這個日子我們只要尊老愛老就夠了。
可是,如今,又搞起了百叟宴。千叟宴為清朝宮廷大宴之首,起始于康熙朝,F在又是打電話又是發請貼。把“守舊”和“復雜”全占了。鋪張浪費且不說,這樣的大張聲勢就能起到敬老的作用嗎?
“崇洋媚外”雖然是個貶義詞。但是,在節日方面,筆者覺得我們真該“崇洋”一下,學學人家。否則,連這個還算健壯的”老人節”也早晚會生病。(作者:孔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