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十月二十日電 (孫志民 黃長春)由中國教育部、科技部主辦的大學科技園國際論壇,二十日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幕。
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泰國以及中國各地的大學科技園管理者和部分中國大學科技園依托大學的校長,圍繞“大學科技園對推動區域經濟和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大學
科技園與大學、政府的關系”的主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探討。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斯坦福大學在其校園內創建了斯坦福研究園,標志著現代大學為社會服務的新模式——“大學科技園”的問世。隨后,大學科技園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由此在大學周圍形成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如“硅谷”、“波士頓一二八公路”等成為推動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并催生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迄今,在世界范圍內,大學科技園已發展到一千多家。
據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介紹,中國的高等教育也經歷了由單純教學向教學、科研、服務社會多元發展的轉變。一九九0年,中國第一個大學科技園在東北工學院誕生。一九九九年九月,科技部、教育部批準十五家大學科技園為國家大學科技園試點,從國家層面啟動了大學科技園的建設、發展。目前,中國已建成和在建的國家大學科技園達四十四個,依托一百零四所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此外,還有一大批由地方政府認定或高等學校自主建設的大學科技園。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的大學科技園已形成規模較大、特色鮮明、各類創新要素與資源融合、在國際上獨樹一幟的局面,在孵化創新企業、培育創新人才和轉化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成為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建設和高等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此次論壇通過海內外大學科技園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與大學、政府的關系等方面的交流與探討,將推動中國大學科技園的健康、持續發展。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