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0月21日專電(記者周潤健)
記者從天津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獲悉,該中心在今年三季度收到的有關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報告58份,其中通過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途徑給藥的50例,口服制劑報告8例,喹諾酮類藥物23例,克林霉素10例,頭孢菌素類8例,大環內脂類4例,抗結
核病藥物2例。該中心主任宋立剛提醒說,抗菌藥物使用要合理,一旦濫用易傷肝。
這些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高熱、寒戰、心悸、過敏樣反應,以及伴有瘙癢的皮疹,頭暈并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據宋立剛介紹,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問題現今在我們的臨床上仍很突出,由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臨床各科,其中細菌性感染最為常見,因此抗菌藥物也就成為臨床最廣泛應用的藥物之一。在抗菌藥物治愈并挽救了許多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出現了由于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導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應的增多,細菌耐藥性的增長,以及治療的失敗等,給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響。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表現為,無指征的預防用藥,無指征的治療用藥,抗菌藥物品種、劑量的選擇錯誤,給藥途徑、給藥次數及療程不合理等。為提高細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療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及減少細菌耐藥性,臨床醫護人員應高度重視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宋立剛強調指出,隨著結核病在我國的又一次高發,應注意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的發生,在已收到的2例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報告中,其主要表現為藥物性肝損害,同時伴有乏力、惡心及上腹脹滿的癥狀,所以在應用此類藥物時應注意肝功能的變化。
特約編輯:ST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