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0月19日訊(記者楊飛越)我省首次經濟普查從本月8日起開始進入入戶調查階段。不料這次旨在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自建國以來調查范圍最廣、調查數據最為權威的經濟普查,在執行過程中卻屢屢受挫。
據省統計局副局長姜玉山介紹,盡管為搞好我省的首次普查工作,全省各級統計部門均做了大量的前期工
作,但是在統計調查的過程中,遇到的難度依然非常大。有的單位將普查員“拒之門外”,有的則是“左推右擋、無可奉告”,還有的“關門大吉”。
有關人士認為,大多數單位不配合經濟普查,主要是擔心補繳稅收。事實上,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規定,經濟普查取得的單位和個人資料,嚴格限定用于經濟普查的目的,不作為任何單位對經濟普查對象實施處罰的依據。
據了解,本次經濟普查超過以往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調查的意義。普查的目的在于為我省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經濟結構,改進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調查的范圍涵蓋了在我省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工商戶;調查的方式采取全面調查的方法,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
為確保經濟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今年4月份我國出臺了《全國經濟普查條例》。《條例》規定,經濟普查對象不得拒絕或者妨礙經濟普查機構和人員依法進行調查,不得提供虛假或者不完整的經濟普查資料,不得拖延提供與經濟普查相關的資料。有上述行為之一的,統計部門處以企事業組織5萬元以下罰款,個體經營戶1萬元以下罰款,均記警告處分。
責任編輯:趙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