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積極培育區域產業生態氣候,一種市場走向的創業制度框架正在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園區科技創新能力迅速增強,正在以強勁的競爭優勢搶占國內同類區域創業制度的制高點。 根據高新技術產業所需要的特殊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青島
高新區從區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土地、融資、服務等方面的突破入手,以市場化的制度為目標,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面對轄區內“寸土寸金”土地資源緊缺及產權關系多元化的現狀,高新區創造性地采取了在政府規劃布局和明確電子信息、海洋生物制藥、新材料等產業重點的前提下,吸引多元化投資進行創業基地建設和運營的方式。他們對一部分不符合產業方向的原有廠區,先由高新區出資租用并改造后,出讓給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委托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進行管理。這樣一來,有效地解決了迅速增多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和生產用地問題,單位土地的效益迅速提升;原有傳統產業企業則轉移到勞動力和廠房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進行生產,有效地改善了企業的盈利狀況;與此同時,優化了產業結構,解決了更多的就業,創造了更多的地方財政收入,實現了一種理想的“雙贏”、“共贏”和“多贏”。對有意參與創業基地建設的社會資金尤其是民間資金,高新區樂見其成,積極支持。如果已經盤活的廠區民間資本有意接手,高新區政府便及時退出,再用這筆資金去進行新的創業基地的開發建設。采用這種方式,目前已有十幾家企業已經和正在進駐以這種方式盤活的“高新創業園”一期,1萬多平方米的老廠房,年均產值將提高十余倍。通過采取多種開發運營模式,目前已經盤活和正在盤活的這類廠區有幾萬平方米,將使原有由政府投資建設的不到10萬平方米的孵化面積,迅速增加到近20萬平方米,并將在幾年內達到50萬平方米,解決上百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所需空間。在國內同類區域普遍面臨著用地緊缺的情況下,高新區因此具備了后來居上的有利條件。
在解決發展用地這一關鍵問題的同時,高新區還努力規劃、引導、支持大學和科研單位,以股份制或其他形式建設自成體系的研究中心和共享性質的中試基地。目前,由多家大學和科研單位參與的“國家大學科技園”等項目正在進行規劃建設。這些“園中園”不僅將實現青島市科研和中試資源的優化配置,還將使高新區的研發能力實現倍增,并有可能成為吸引國內外科技資源的核心和基地。
與此同時,針對國內同類區域中普遍存在的融資環境差這一弱項,青島高新區先后出臺了《青島高新區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入孵企業發展的政策》、《青島高新區軟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辦法》等扶持政策,一個國內較為先進的科技創業政策和資金支撐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同時,青島高新區一直在積極探索風險投資與創業體系結合的方式,當前正在研究出臺鼓勵風險投資機構的有關政策,為社會風險資本的不斷進入進行引導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為完善和強化創業服務、項目推進、園區服務管理等應有的功能,高新區整合區內服務資源,成立了“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為創業企業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除信息網絡、咨詢、培訓等無償服務項目以外,以市場化的方式解決創業中的各類服務需求,使各種服務機構具備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從實際出發,不搞急功近利,高新區找到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路子,在制度建設上走到了國內同行的前列,土地的“含金量”迅速增加。已經運行一年的創業基地開發運營模式,與當前國家科技部倡導的“火炬創新創業園”不謀而合,其成功經驗和有益探索,引起了國內同類區域的廣泛注目。(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