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六日電
(記者沈嘉)北京的大學生們未曾忘懷四十年前那聲巨響,今日他們以多種方式表達了對當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紀念以及對核事業先驅的敬意。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國西部戈壁大漠升騰而起的蘑菇云向世人宣告,中國已獨立自主地掌握了核技術。這一事件被視為為中國樹立了國防
尖端科技的豐碑,并鑄就了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的基石。
追憶起這一時刻,許多學生仍懷激動之情。今日在中國最大的兩個高校論壇上,關于隆重紀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四十周年的話題得到了最熱烈的響應。
今天中午,清華大學的師生發起了紀念簽名活動。在為中國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二十三位“兩彈一星”功勛獲得者中,包括王淦昌、錢三強、彭桓武等十四位科學家出自這所大學。在“追隨前輩足跡,我愿以身許國"的簽名條幅上許多人留下了誠摯的祝愿。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的一位同學表示:“客觀的講,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從原子彈爆炸以后就大幅度躍升。”他說,繼原子彈成功爆炸后,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打開外交局面,逐漸形成了新的國際格局。
一位北京大學的同學則回憶起他在原子彈的科研院看見的話:“鑄國防基石,樹民族脊梁。這句話讓我很感動。”“我們應該向那些為今日中國的和平獻出一生的老前輩們致敬。”
中國科學院電工所的辛理夫同學則表示:“這一成就很值得紀念。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知道,核科學作為科技飛速發展的產物,它在為人類服務的同時也給各國帶來了壓力和負擔。如同現在正在發展的空間科學和生命科學等都有這樣的兩面性。在未來,我們需要更多正視它們帶來的挑戰。”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