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消息:《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明確提出“切實保障女童受教育權利,消除阻礙女童入學的障礙”。幫助失學輟學女童重返校園,使女童們具備基本的文化素質和掌握一技之長,這不僅對女童個人和家庭,而且對婦女地位的提高、民族進步以及社會全面發展都至關重要。
貧困女童亟待關心
為保障貧困女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截至2003年底,山東在全省通過“春蕾計劃”募集資金3500余萬元,資助貧困女童達12.5萬人次。但是,當她們結束了義務教育之后,這些女童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針對這一問題,山東省在全省開展了女童的后續教育現狀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在以往被資助的貧困女童中,僅有1/3升入高中或中專,其余貧困女童由于各種原因無法繼續升學學習。這部分女童大都在16—18歲之間,由于年齡小,又沒有實用技術和生存的基本技能,無法走向社會,難以謀職就業。她們或回鄉務農,或滯留在家,給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已成為一個亟待幫助的特殊人群。
各級婦聯在行動
面對貧困女童后續教育問題,作為婦兒工委成員單位之一的山東省婦聯,曾聯合省政協多名女委員向省政協提交了《關注大齡女童后續教育問題》的提案,引起社會反響。山東省教育部門出臺了《“春蕾”女童的后續教育工作實施意見》,納入到教育部門成人教育序列,并得到了山東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目前,山東省有關部門根據市場需求,有計劃地對下崗女工和大齡貧困女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全省14個市78個縣(市、區)建立了“陽光大姐”、“愛心大姐”等勞務培訓、服務實體組織。幫助女童們掌握一至兩門技術,增強她們適應社會、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棗莊、臨沂、德州等市教育、勞動等部門有計劃地在部分職高或勞動技能培訓中心有針對性地開設實用技術培訓課程,免費或優惠對貧困女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
根據貧困地區女童的需求,有關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送技術上門。菏澤、德州、濰坊等地把大齡女童的后續教育與婦女科技服務、科技培訓結合起來,取得明顯成效。菏澤市在開展向貧困女童家庭送致富書籍的同時,還組織了15名貧困家庭的女童外出學習養殖、種植技術,免費為她們提供優質樹苗、菌苗、優質花卉、蔬菜品種,使她們在年內脫貧致富。德州在送科技下鄉的同時,開展了一幫一活動,由富裕戶與貧困女童家庭結成對子,幫助她們掌握生存技能,帶動困難家庭走出貧困。
扶持貧困地區建立實用技術培訓基地,對女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山東省積極探索貧困女童后續教育工作思路,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在貧困地區建立了女童實用技術培訓基地。山東省兒基會捐資興建的山東菏澤女童實用技術培訓基地年培訓人數在1000人左右。
福彩牽手“春蕾”
為徹底解決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女童及其家庭的困難,山東省還借助社會力量抓緊“春蕾”女童的后續教育。2002年山東省婦聯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福彩牽手春蕾”女童實用技術培訓工程。
來自沂蒙老區沂水縣楊莊鎮小院村不滿20歲的農家姑娘徐同靜,是這項工程的第一批學員。“福彩牽手春蕾”女童實用技術培訓工程3個月的免費培訓成為她人生的轉折。她回鄉后在家中干起了服裝加工,不僅解決了周邊群眾的需求,而且她的家庭也走出貧困。
在山東,女童后續教育成為備受重視的一項工作。3年來,來自全省貧困地區的180名“春蕾”女童,在濟南市商業職業中專學校免費接受了服裝制作技術、面點烹飪培訓。目前,180名學員全部通過了各項技能考試,獲得了勞動部門頒發的初級服裝制作、三級中式面點師職業資格證書。
目前,山東省正積極探索貧困女童后續教育工作新途徑,關注這些女童的后續教育進一步向高等教育延伸。經多方爭取,山東省先后選拔推薦了多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女童和高考生到北京免費讀中學、大學。(單東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