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日,是歐盟對中國節能燈企業進行反規避調查接受應訴的最后日期。在節能燈行業的對歐出口中,反規避是繼2000年反傾銷、2002年反吸收之后,中國企業遇到的嶄新問題。由于之前的反傾銷和反吸收,部分中國企業選擇了到第三國投資辦廠,從而繼續開拓歐盟市場。此次反規避調查,即是沖著這些企業而來。
但是,截至記者發稿,中國企業中除了廈門東林公司表示堅決應訴、決不后退之外,尚無其他中國企業公開站出來表態應訴。眼看20日的期限越來越近,該案也引起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而記者在對東林公司的采訪中也發現,歐盟對華節能燈的連番追殺,不但有歐盟對華經濟政策的大背景,更有跨國公司影子。按照東林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賈強的說法,東林在其中遭到一系列有計劃的、由跨國公司主導的反擊和遏制。
“我們是被大象踩死的。”賈強這樣對記者說。
鹿特丹狙擊
2003年12月27日,一只號碼為M SKU826191-6的集裝箱運抵荷蘭鹿特丹港口,箱里裝載的是東林公司巴基斯坦分廠生產的節能燈。
這并不是東林公司第一次向歐盟出口產品。2000年,中國節能燈被歐盟反傾銷,該案終裁之后,高達66.1%的反傾銷稅,使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不能繼續對歐出口。東林公司則轉戰巴基斯坦,在那里開設了分廠,并以此為橋頭堡,繼續開拓歐盟市場。
按以往的慣例,東林的客戶很快就可以辦妥通關手續,將貨物運走。但是這一次,情況發生了變化。鹿特丹海關當局沒有解釋任何理由,就將這只集裝箱扣押。經過漫長的等待,海關官員命令打開箱子,對貨品進行檢查。
就這樣,這箱貨物跨越年度,被整整拖延了一個月。2004年1月26日,客戶終于將貨物提走。
這次延遲,東林公司額外支付了滯港費、裝卸費、掃描費、等待費共計1449.7歐元,而客戶因為交貨延遲,向東林公司索賠3548.86美元。
這只是開始。從那以后,2004年1月4日、1月18日、2月1日、2月19日、3月30日、4月6日、4月7日,東林前后共有9批次抵達鹿特丹港的集裝箱被滯港調查。這些集裝箱,停留在港口的時間最長達40天,最短也有13天。以上滯留造成的直接損失和律師費接近2萬歐元,正在談判中的客戶索賠金額超過3.5萬美元。
賬面上的損失并不是最重要的。賈強告訴記者,由于屢屢遭到歐盟海關的刁難,歐盟客戶已經不敢再下訂單,給公司的對歐出口造成極大傷害。
秘密報告
在自己的貨物被歐盟海關無理刁難之后,賈強開始尋找原因。
歐盟海關刁難東林公司的緣由,乃是由歐盟節能燈廠商以及相關調查公司向歐盟提交的一份秘密報告。該報告指稱中國節能燈企業為了逃避反傾銷稅,借道第三國,繼續向歐盟出口產品。
在這份秘密報告的發起人名單里,賈強看到了熟悉的名字:西門子的子公司歐司朗。
歐司朗大大方方地在發起人名單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另一個調查團成員IRTP公司,賈強了解到,就是西門子、歐司朗花錢委托的,其總經理Marcel
F.van Marion,就是從西門子出來的。
事實上,對東林公司輸往歐盟的產品進行無理刁難,就是由Marcel F.van Mar ion一手策劃的。“Marcel F.van
Marion的背后,就是西門子。賈強肯定地告訴記者。
一記重拳
秘密報告的發現,讓賈強徹底了解了西門子及其子公司歐司朗全線狙擊中國產品的套路,這就是:2000年發動反傾銷,2001年搶注東林公司商標,2002年提出反吸收調查申請,同年在遭到中國企業強烈反擊之后采取緩兵之法,一方面與東林公司談判,一方面進行反規避秘密調查,2003年撤訴之前遞交秘密報告,2003年年底對“出頭鳥”東林公司展開鹿特丹海關狙擊。
賈強知道,最后一記重拳很快就要打來,這就是歐盟發動的反規避調查。
該來的終于來了。
2004年9月8日,歐盟委員會作出決定,對在巴基斯坦、越南、菲律賓設廠的中國企業正式立案,展開反規避調查,同時在歐盟各成員國海關對上述國家進口的節能燈進行海關登記,準備征收和中國相同的高額反傾銷稅。
在巴基斯坦,中國投資的節能燈企業只有一個:就是東林公司的分廠。
最開始賈強對勝訴充滿信心,因為東林公司設在巴基斯坦的分廠完全是合法經營,并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肯定。但是,當賈強力邀一位著名的律師加入這場訴訟時,對方婉言謝絕。原因很簡單,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東林公司在上次的反傾銷案中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因此東林方面提供的所有證據有可能不被歐盟官方所接受。
也就是說,這場反規避官司,東林公司很難勝訴。其他涉案中國企業要想取勝,也會非常艱難。
但賈強向記者表示,即便是輸,也要打到底。
螢火蟲咋辦
多年較量下來,賈強對西門子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他告訴記者,西門子公司去年在中國投入50多億元,收入300多億元;在中國取得不俗業績的同時,西門子搶注海信商標,西門子歐司朗搶注東林商標,西門子歐司朗接連發起反傾銷、反吸收、反規避調查,通過歐盟海關刁難反傾銷對手,樁樁件件,都是為了將中國產品徹底擋在歐盟之外。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包括東林在內的中國企業不但實力遠遜對方,而且處處被動,節節敗退,連招架之功也沒有。
如果說西門子是大象,賈強和他的東林公司就如同他們產品的品牌:螢火蟲。這場較量,當然力量懸殊。
賈強說,有一點他非常明白:入世后的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
賈強又說,還有一點他正試圖搞明白:一只螢火蟲怎么對付一頭大象。(王義偉)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