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周濟說:“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要出實招、硬招、高招,要切實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帶著一種愛、一種情來做德育工作,真心實意地把青少年一代培養好。”如何用自己高尚的師德行為去熏陶感染和引導學生,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品質呢?要從三處以身示教。
一在日常操行的細微處以身示教
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微小的細節。比如,要使學生注重儀表,你自己必須保持衣著整潔,行為端正;要教育學生勤儉節約,你得默默關好正在流水的公用水龍頭;要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你得口語“干凈”不出穢言,舉止文雅,不顯粗魯,有學生在場不直呼其他老師姓名。要養成學生嚴謹治學的習慣,你得兢兢業業備課,認認真真上課,嚴肅對待學生作業,哪怕是一個錯別字也不放過,就是敷衍了事的書寫也不縱容……要善于抓住人們最易疏忽的細微環節,給學生以耳濡目染的影響,從而規范他們的言行。
二在行為活動的關鍵處以身示范
關鍵處就是節骨眼上。如有一老師在上課時發現有個學生滿面怒容,坐立不安。下課后一詢問,才知他的筆記本被另一學生弄丟,他準備興師問罪,而且非要他自己的日記本不可,理由是那日記本是他的一位好友送的,意義非同尋常。這位老師當即在箱底找了一本還是21年前師范學院畢業時,同學署名相贈的非常精美的日記本送他,并說:“這個日記本,我珍藏了21年,雖然舍不得,但你現在失去了心愛之物,我也只好把同學之情珍藏到心底,而把我心愛之物給你,讓你也分享分享我們同學之間的友誼和快樂作為彌補!”此情此景,令那個學生感動得淚水橫流,并當即表態:老師,我明白了您的用心,我知道怎樣處理這些事情了,我絕不會索賠我的日記本了。
三在思想行為的困惑處以身示教
學生受其知識水平、行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特別是面對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思想上難免會有一些模糊不清、困惑不解的地方,行為上難免會有惶恐無措的時候,諸如怎樣看待社會的陰暗面,如何妥善處理師生關系,怎樣對待挫折困難,如何化解同學間的矛盾等。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除了語言教育開導外,更重要的就是以自己的無聲行動去為學生做個“樣子”,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比如,常以積極的心態,正確分析社會的各個層面,盡情贊美社會的美好現象,不發牢騷,不任性子;不談論是非,不詆毀其他老師,而是經常流露出自己必須虛心學習各位老師的優良品質。面對極個別同學的過激行為和言論,教師不訓斥,不報復,不動怒容,報之以誠心的微笑,輔之以交心感化,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糾纏學生的缺點錯誤,表現出為人的寬宏大度和虛懷若谷。總之,要力求使學生在自己的言行舉止惶惑而不知所措時,從教師的行為表現中受到人格修養的誘導和啟迪,讓其“巧學”到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