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魏敏芝:靦腆的“名人”
9月15日下午4時30分。“稍息,立正!”教官嘹亮的口令聲中,正在進行軍訓的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影傳媒學院2004級75名新生一個個站得筆直,悶熱的天氣“逼”得他們的汗水從厚厚的迷彩服里往外滲,但沒有一個人敢動一下。
個頭不高的魏敏芝站在第一排
的倒數第二個位置。若不是有人指引,記者很難一下子將魏敏芝認出來:黝黑的皮膚,整個人被寬大的迷彩服“罩”著,看起來格外嬌小。長長的帽檐幾乎將她大半個臉遮住,只有眸子顯得明亮,這眼神讓人立刻想起了影片中那個“小老師”四處找尋自己失散的學生時“執拗”的目光。
“我們這兩天訓練的內容主要是稍息、立正、齊步走,魏敏芝的動作很一般,不像有的新生那樣流暢,不過還沒挨過罰。”負責二連訓練的藺教官說,“而且她很靦腆,新生表演節目時她從來不主動表現。”
同學們對于這個“名人”的到來顯得相對平靜,“沒什么啊,大家都是同班同學,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9月11日新生報到的日子,魏敏芝從老家河北省張家口和姐姐坐了一晚上的火車來到西安。早在今年高考之前,西安的西影傳媒學院就以書面形式邀請她報考,并且承諾如果考上將免去她每年11000元的學雜費。今年5月,魏敏芝順利通過了學院編導專業課考試,最終以463分,超出西影傳媒學院文化課錄取分數線100多分的成績,拿到了錄取通知書。
魏敏芝報到的那天,引來了眾多記者采訪。“雖然外界那么關注魏敏芝,可我們還是不想讓她跟其他新生有什么不同,報到手續都由她自己完成。”魏敏芝的輔導員陳琳老師對記者說。9月13日開始,魏敏芝和同學們一起開始了軍訓。
因為我優秀,才被選中
采訪剛開始,魏敏芝就“咯咯”地笑個不停,她說自己是個愛笑的女孩,當時在拍《一個都不能少》時為了適應角色的要求,她不得不“收斂”了很多。她認為,當時之所以能被選中飾演片中的“魏敏芝”,除了“運氣”之外,更主要是由于她的“優秀”,“畢竟張導是在整個河北省的初中女孩里挑選的。”
記者:6年過去了,現在回過頭來看《一個都不能少》中你的表演,你覺得自己演得好嗎?
魏敏芝(以下簡稱魏):我現在感覺當時的表演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有很多細節還是不夠投入。
當時我還愛耍小孩脾氣,導演批評我的時候我還不高興,還跺腳,但是總體上講我還是覺得比較成功的。
記:張藝謀選中你來當主角,是不是因為你的本色性格正是他所需要的?
魏:其實我覺得單就性格來看,我并不是張導所要的那種,我平時挺大大咧咧,不注意小節,也容易哭。張導選中我還是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
記:技術方面?
魏:就是我的演技高出其他被選擇的對象,實力第一。張導當時是在整個河北省的中學里挑選演員,如果不是我表現出眾,劇組的人會選中我做演員嗎?不過,我確實比較幸運,有時候機會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
命運的改變,是因為自己的努力
因為拍了這部電影,魏敏芝的人生方向被改變了,同時她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改變了周圍人的命運:她和妹妹擺脫了因家境貧寒輟學的窘境,被石家莊一所貴族高中錄取,不但學雜費分文不收,而且這家學校每月還發給她們300元的生活費;并且,她在家務農的父母和中專畢業的姐姐也都被安置在這家學校工作。今年高考前夕,她又收到了西安西影傳媒學院的報考邀請,并承諾免去四年的學雜費。
記:你覺得那所貴族學校為什么會以那么優厚的條件招你去讀書?
魏:那所學校的董事長是個性情中人,他看完那部電影以后就到我們村子去找我,他還真的以為我像片中講的那樣在務農呢。知道我和妹妹在上學后,他說他辦了一所民辦中學,想接我們去上學。
我覺得在生活中我隨時都能遇到好多好心人。比如今年暑假我在河北日報實習的時候,一天早上我在一個小攤上吃飯,可是老板不收我的錢,他說:“你是魏敏芝吧?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將來好好報答國家。”當時聽了這話我差點當場就哭了,我扔下錢就跑了。
記:別人之所以都對你這么好,是不是因為你拍了那部片子的原因?你是否意識到,自從拍了那部影片之后,你就一直生活在片中主角“魏敏芝”的光環之下?
魏:不一定。我能夠有機會拍那部片子,我能夠有機會走出大山到15個城市作宣傳,我能夠上高中我覺得這是(因為那部片子)。但是多年過去了,還有那么多人對我這么好,這就不單純是那部電影了,而是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認識了我這個人,所以還有那么多人來幫助我。
很多人都會這么想:你魏敏芝就是因為拍了那部電影,就是因為跟張藝謀合作才有今天。可是我覺得,即使上天給了你一扇很大的門,但是你沒有能力去拉開門上的把手,你還是進不了那扇門去取里面好吃的東西。一樣的道理,我覺得我自己付出了努力,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要靠自己。
記:你剛才談到了你的努力,能不能說得具體點。
魏:高考的時候我每天晚上看書都看到1點,如果那時候我不努力讀書我就考不了463分;我上了大學如果不好好學習,就申請不了助學貸款。任何時候條件只是外因,最后還得靠自己。何況我現在還是有自己的負擔啊,我上大學的生活費都是靠我媽撿一個瓶子換1毛錢積攢起來的。(失聲痛哭)
理想未變,可是想法更現實
“長大后上大學,畢業后回家鄉當一名老師”,曾經是魏敏芝拍完《一個都不能少》后的理想,然而她現在讀的卻是編導專業,還曾經報考過北京電影學院。她的這種選擇引起了外界的種種猜測,有人認為她變得現實了。魏敏芝說她的理想仍然是回家鄉,不過她現在想當“教授”,用更多的知識改變自己的家鄉。
記:怎么想起報編導這個專業?
魏:我一直都喜歡做導演,前些日子我拍了一部片子,我是那部片子的執行副導演,感覺特別過癮,而且從那我知道了當導演要比當演員復雜得多,要考慮很多東西,我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
記:填志愿時沒想過報師范院校?以前你曾說過將來想當一名老師,建設家鄉。
魏:想過,可是讀師范一年的學雜費是16000元,我家沒那么多錢。
記:有沒有覺得你現在背離了當初的志愿?
魏:沒有啊,我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但是我現在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術,更多地充實自己。我想當一名教授改變我的家鄉,你信不信?20年后見分曉。
記:現在如果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去當鄉村老師,你愿意嗎?
魏:我愿意,不過我希望先妥善安排好我的父母,我希望妹妹能有錢上大學,我希望姐姐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希望所有幫助過我的人都能得到回報。
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能力太小。我回報這個社會,并不應當是在一個小山溝里教幾個學生,更多的知識自己卻不知道。有一天我爸爸再也不用穿打補丁的衣服,有一天我妹妹能大學畢業,有一天我能把家里的欠債都還完,我就去山村里當老師。你說需要多少年?20年夠不夠(于任飛)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