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題:扎根雪域高原 青春閃耀西部--記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生劉英俊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2003屆畢業生劉英俊,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建設局掛職鍛煉一年后,如今已舍不得離開這片熱土。最近,他與拉薩市建設局正式簽約,決定長期留在西藏。他說:“與其留滬從事與
自己專業不相干的工作,讓4年的專業知識沒有用武之地,還不如選擇到西部去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哪怕這個地方是人煙稀少的荒漠。”
像“鼴鼠”這樣的人物,我們歡迎!
去年5月,劉英俊作為一名志愿者在同濟大學第一個報名赴西藏,在拉薩市建設局掛職鍛煉,擔任城建科科長職務。
在大學期間,劉英俊主修的是地下工程,綽號“鼴鼠”。到了建設局,“鼴鼠”成了局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為了讓自己所學知識與現場施工相結合,劉英俊不坐辦公室,而是立足于現場解決問題。他說,與內地相比,這里的施工技術、設備、管理都存在著一些差距。施工現場有技術難題亟需解決,正是一個鍛煉人、促進人成長的好機會。由于單位的有些工程涉及城建和道路項目,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相干,劉英俊就托在學校的同學幫他購買了一批有關城建和道路建設方面的資料,利用業余時間抓緊時間補課。
經過一年的實踐,小伙子誠懇、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深得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大家說:“像‘鼴鼠’這樣的人物,我們歡迎!”
愛心傾注西部貧困學生
在西藏,劉英俊不僅在工作中付出了極大的熱情,還對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傾注愛心。2004年藏歷年前,他組織發動了一次向下屬單位困難職工和家屬捐款活動,并經常在下班后到困難職工的家里,為孩子們補習功課。
到達西藏后,劉英俊一直想資助兩名貧困學生,得知日喀則薩迦縣中學的貧困學生非常多,去年國慶節期間,他背行囊只身去了趟薩迦。去時搭的是設計院的便車。返城時,由于天氣變化,薩迦通往外面的班車停開,劉英俊從早上出來,直等到傍晚7點多,才有一輛吉普車停下來搭載他到日喀則。之后,他在給學校的電子郵件里這樣寫道:“我深切體會到西部人民生活的艱辛,感悟到生命的意義,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更好地為西部人民做點實事。”就是那一次,堅定了他一定要把資助貧困學生的事情做下去的意愿。至今,他已確認了4名資助對象。
今年4月的一天,當劉英俊聽到一位在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衛生局工作的志愿人員說,當地的經濟條件不好,農牧民的醫保金都無法交齊時,他將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500元錢,委托這位志愿者捐給了當地衛生局。而在此后兩個禮拜內,劉英俊是靠蹭同事的飯和吃方便面度過的。
在西部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劉英俊,這位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的大學生,自愿報名留在西藏不是偶然的。去年3月,劉英俊已經與廣西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簽了約。工作條件、待遇都不錯,單位還承諾給他安排一套三室一廳的住房。然而他到西藏后,通過一年的親身經歷,覺得西藏更需要年輕大學生,并毅然向西藏自治區團委和拉薩市建設局遞交了留藏的申請,愿在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說:“雖然在西藏工作,將放棄很多物質利益,也會付出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但我認為在這里工作更有意義,因為與其他地區相比,西藏更需要我們這些專業技術性強,堪當時代重任、勇開風氣之先的青年大學生。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今后的大學生志愿者作出示范,帶領更多的大學生為西部地區的建設奉獻聰明才智。”
“我堅信,總有一天當人們提起西部時,西部已不再是荒涼和貧窮的代名詞。”說到此處,劉英俊的眼眶開始濕潤。(完)
特約編輯 徐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