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出游就找××旅游網,天之驕子最實惠的出游方式。”昨日,記者在廣州天河石牌某高校飯堂門口,接到了寫有此類廣告詞的傳單。記者還發現,石牌附近多所高校的宣傳欄,都貼滿了諸如“國慶學子游”等字眼的廣告。
記者在隨后的走訪中了解到,今年國慶節,高校學生自己組織“旅游團”出游的情況
比較普遍;業內專業人士卻有擔憂,提醒學生“黃金周”出游“要特別小心”,不要被“國慶學子游”沖昏了頭。
據了解,高校學生“黃金周”出游的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正規旅行社組織的旅游團;二是學生團體(如旅游協會、學生會或是班級)組織出游;三是社會人士與學生合伙組織的“旅游團”;四是若干學生自助游。大多數學生選擇了后三種方式,他們認為這樣的旅游價錢便宜,“驢友”又都是學生,“比較好玩”。但是,在“黃金周”風潮中,學生的期待值普遍過高,一心想著“出去旅游,放松放松”,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估計不足,其實有很多問題需要謹慎考慮——
住宿出行
“走一步看一步”反而更累
就讀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陳同學就有這樣的體會:“自己出游,走一步看一步,反而更累。”
他參加過班級出游活動,“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房子沒保障”,“那天從廣州坐火車到陽朔,到達時已是凌晨5點”,“我們身心疲憊地來到事先訂好的酒店,結果被告知沒有房了”,得到的答復是“酒店比較小,你們又沒有付定金。”
陳同學一臉無奈,“還有就是車的事”,“我們租了輛當地的車,一路上都挺好的。但準備回廣州的那天,司機竟然說車壞了,結果多呆了一晚才走。”
人身安全
易被壞人盯上
廣東某藝術學校的肖同學,經常組織全班同學出游采風。前不久的一次經歷,她仍心有余悸。
“我們從太行山上下來,可以在當地自由活動一天”,“我便和其他同學共6個人,租了當地一輛面包車到龍門石窟”,“沒想到車走到一半,司機就說車壞了。我們只好在沿途攔了一輛大巴繼續走,沒想到走了不久就發現剛才那輛車不緊不慢地跟著大巴,后面還有兩輛型號一樣的車,我們不由緊張起來。”
當經過當地一家武警學校的時候,肖同學一行人急中生智,叫停大巴,沖進校內。沒想到那3輛面包車真的就停在校門外,肖小姐只好向該所武警學校求救,“最后學校派了兩個教員送我們出去”,“那3輛車見狀一哄而散”。“教員說,可能是我們一路上用廣東話交流,透露了廣東人的身份,賊人起了歹心。”肖小姐一聲嘆息。
價錢陷阱
保險未買,吃住沒標準
國慶“黃金周”是何等的旺季,正規旅行社的線路一般都會提價,但是學校廣告上的“國慶學子游”,卻是價錢“低廉”,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真是“為了學生”?
記者調查發現,“學子游”之所以廉價,因為大多數組織機構并不正規,他們組織學生出游,不用簽訂協議,不用購買保險,沒有專業導游,在吃住上沒有一個標準,如省外游住農家,省內游住帳篷,包餐少,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檔次低,是價錢低的主因。
如果要住酒店,需要額外加錢,但是國慶節旅游景點附近的酒店早就爆滿,到時覺得住宿不滿意,根本不可能換房。(本報記者 詹雨鑫 實習生 饒穎華 )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