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面臨著成為中國經濟板塊乃至東北亞地區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帶的機遇,但也存在成為“經濟洼地”的可能
本報記者
鄭重
韓寓群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是“青島強則半島強,半島強則山東強”。在這位山東省省長的心目中,青島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致學者們也把這座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城市推上
了與“國際化城市”一較長短的跑道。
但是通過比較,學者們發現青島前面還有很長的路。多年來做城市化研究的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傳棟說:“差距太大了。”
馬是第一個提出山東半島城市群概念的人。他拿青島與紐約、倫敦、東京、巴黎、柏林、新加坡、香港、漢城8個城市做了一番對比,最后計算出青島人均GDP僅相當于這些城市的1/5甚至1/15。
而在作為反映一個城市現代化水平重要指標的第三產業方面,青島的增加值和從業人口比重不到這些城市的一半。
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同樣懸殊:青島人均居住面積為10.4平方米,處于低等發展程度和中等發展程度之間;文化設施是最高等級國際城市的1/20;航空能力幾乎是人家的零頭;接待外國游客的數量不及8城市平均水平的1/10。
“現在的青島不經過20-50年的艱苦奮斗,很難成為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國際城市。”北京大學教授、“山東半島都市群”課題主持者周一星說。
即使和國內的主要城市比也不樂觀。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專家倪鵬飛曾為200個城市的競爭力排序,結果表明長三角城市群中強于青島的城市有上海、蘇州、寧波、杭州、南京和無錫,珠三角城市群中有香港、深圳、澳門、廣州、東莞,京津唐城市群中有北京和天津。
根據馬傳棟的研究,與青島相比,濟南市更弱。他說,目前濟南的產業結構可以用“321”來形容,即第三產業規模最大,第一產業最小,而第二產業實力不強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
和青島比起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不足,被馬認為是濟南更落后的重要原因。
盡管工業基礎不錯,是中國著名的裝備制造業基地,但濟南市2000年第二產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僅為23.9%,雖然2003年這一比例攀升到了31.7%,然而還是比1995年低6.6個百分點。
這種情況和上海市剛好相反。上海是以服務業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的特大城市,但它目前在重新開辟制造業基地以與周邊地區爭奪外資。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實際上比青島擁有更大的區位優勢:它北接京津唐、南望長三角、西連黃河中上游、東擁膠東半島,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和連接華東、華北、中西部地區的樞紐。不過馬傳棟指出,濟南與青島的差距不在市區而在郊區——青島郊區的經濟總量已超過市區,而濟南的農村工業化水平落后,農業人口比重高。他認為這影響了濟南的城市化進程。
山東省統計局最新的一份調查報告也證明了自己的問題。報告認為,山東的城市數量僅次于廣東,居全國第二位,城市轄區人口數量在全國僅次于廣東,非農業人口居廣東、江蘇之后處第三位,城市化水平為41.8%,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7個百分點,比江蘇低5個百分點;濟南和青島市轄區非農業人口分別為243.3萬人和203.4萬人,均比廣州、武漢少200多萬人,比南京少100多萬人。
馬傳棟說,像青島、濟南這樣的城市,城區人口應在500萬以上才能較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曾多次參與山東省“科教興魯”、“可持續發展戰略”、“十五規劃”等課題制定和調研的山東經濟學院副院長、山東省經濟管理學會會長聶炳華,將山東省的這種局面形容為“洋不洋、城不城”。不過,和南方省份相比,山東的縣域經濟并不弱,在全國百強縣排名中占據20余席,和江蘇大體持平,而廣東只占9席。周一星認為,山東與南方省份的差距主要在于大城市的實力。
2003年,濟南和青島實現的GDP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分別居第12位與第5位,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居第10位和第8位,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居第12位和第6位,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居第11位和第7位。山東省城市調查隊綜合處副處長張茹琳說,山東省更存在城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近兩年,山東的城建投資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長,去年增幅更高達50%。但是張根據蘇、浙兩省的情況,認為城建維護資金總收入和城建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還是相對偏少。她說,2003年,蘇、浙兩省城建維護資金總收入都超過了550億元,而山東省只有300多億元,同時,全省城建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也分別比江蘇、浙江少475億和148億元。
張就此向省政府建議努力擴大社會融資,引導外資和民間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經濟的發展。
這對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個挑戰。煙臺大學區域發展與城市化體系研究所所長孫矩說,這涉及到協調利益、調整標準、放寬權限、統一規則的問題。
然而無論如何,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已成了山東省的既定方針。它能走到終點嗎?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教授胡序威提醒說,面對全球制造中心東移的好機會,如果不注意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不為吸引外資和民營資本創造好的軟環境,就必定會被邊緣化。
“具體到山東,”他說,“這個省面臨著成為中國經濟板塊乃至東北亞地區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帶的機遇,但在長三角和京津唐的南北夾擊下,也存在成為“經濟洼地”的可能。”
特約編輯: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