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用工難的問題屢見報端,筆者認為,這是市場經濟對傳統體制的挑戰。說明我們的用工體制和教育體制還不健全,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用工單位工資和勞保待遇偏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不相稱,這是出現用工難的主要原因。大家從出現用工難的這幾個城市可以看出,
都是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大城市。因此,用工單位也不要底氣十足地向社會說出現用工荒,首先要審視一下自己給出的工資待遇是不是太低了,也要適當照顧一下當地人的生活。 二、年齡仍是制約用工的一個重要因素。“4050”人員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新建的或外資企業只要是面向社會公開招工的,都使用青年一代,說白了,就是使用你的青春期,到年齡了找個借口就可以把你辭掉或者因承受不了超負荷而自動辭職,想維權都艱難。 三、教育體制落后造成部分企業所需專業人才稀缺。近幾年來,不少企業盲目追求高學歷,學歷成為唯一的用工標準,打水掃地也要大專以上文憑的,形成了人如果沒有高學歷就難有個好工作的假象,促使了各大院校紛紛擴招和民辦高校紛紛建立,相應地出現了專業學校的市場萎縮,這種無序的辦學情況,一旦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招收專業人才時,就會出現用工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人才評判標準是一個綜合評價,片面追求某一個方面都是錯誤的,這也說明我們的社會在這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