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這一點在中國各個行業的大型企業中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也成為很多跨國公司的經營之道。謝立德將此概念引申到地產時說:“做地產的人應該講一些良心。”開發商應讓利于業主北京百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立德說:“我們每個人都不可否認,小時候生活的院落、街道,對我們的愛好、人格的形成產
生過很深的影響,所以將心比心,我們蓋的樓和建設的社區,也會對居住在里面的孩子的成長和今后的生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盈利的前提下,一個聰明的、成熟的開發商會讓一部分利益給業主,不會掘盡土地上的所有資源,否則,你的企業只會越做越小。”
北京嘉源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陸軍說:“中國人如果現在都按照咱們的傳統文化在社會上做事的話,一般都是會被社會接受的。如果一個人把儒家的精髓都吃透了的話,無論是做學問也好,還是做人和做事也好,都是有益的,因為那些東西都是流傳千年的經世哲學。儒家的《論語》里講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道家培養的是一種心態,兵家講策略,法家講獎懲,這些都可以指導人和企業的發展。再看《禮記》,從出行穿衣、尊敬父母,到和朋友打交道,所有禮儀方面的細節都有指導性的闡述。”
劉泉說:“有人說應該把雜亂的居民從四合院里搬出來,我提反對意見。我說只要讓原來的居民在里面住著,四合院還能存在600年,你只要把居民遷出來,一年之內就會有開發商給鏟成平地。因此,我們應該對那些拆遷居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人性化,應該少賺點利潤,讓利于業主們。”
不做沒文化的開發企業對于如何發展地產文化,各位地產人的發言非常活躍。北京百興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生說:“每個房地產企業都是從一個項目做起來的,如今做成一個個集團,文化對企業的影響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形成的。比如萬科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專注于地產開發,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專注于開發社會中間階層需要的產品,定位非常清楚。”
劉泉說:“和國有資產有點像,文化我覺得也應該分優良資產和不良資產。優良資產是我們知道到目前可以和世界文化對接的。不良資產是有糟粕的,但是也別一概鏟除了,我們可能一下子說不清楚它們對現實的意義,但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能夠重新發揚光大。”
東中西區域發展和改革(北京)研究院副院長孫飛博士說:“房地產建筑文化以及房地產企業文化必將和國際上的主流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博采眾長、中西合璧的現代意義上的房產文化。”
胡陸軍還舉例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我覺得應該用中國傳統思想指導企業,西方的東西治標但不治本,只告訴你要怎么做,但不告訴你為什么這么做,是堵的哲學,中國古代哲學是疏導的哲學,如果混淆濫用,管理肯定要出問題。我們應該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來運用中西方的管理哲學。”
萬賢國際董事長李文明說:對于現實中存在的一種現象:3年起來一批,3年又倒下一批,許多企業現在看起來非常興旺,再過兩年就不知去向了。有的企業20年以后還能留下來,發展壯大,有的企業卻很快衰落,這其中和傳統文化又有什么關聯?
對此,胡陸軍說:“房地產這個行業太容易讓人忽視文化的東西,因為表層有太多浮華,誘惑太多了。大陸的房地產企業如果不好好從文化上琢磨自己的發展,有可能像海外某些房產商一樣結果。輝煌的時候非常輝煌,垮的時候也很快。人文情懷,也就是企業文化,是企業能不能做得長遠的關鍵。傳統文化應該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根本,當然中國幾千年以來缺少商務經驗,西方的管理制度和商業模式可以借來補充企業的欠缺,但是這兩個要分開來看。”
文化不能只是為了營銷文化的泛濫讓人不禁產生許多疑問,什么樣的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樣的文化才能長久?
對此,劉泉說:“文化的東西,我總覺得模仿不是辦法,你學得再像也無法超越人家內在的東西。實際上,房地產開發商現在講文化,都是來源于市場的競爭和客戶的需求。”
黃嵐也說:“大家都在關心自己的社區。社區與社區之間,項目與項目之間互不搭調,文化上變得隔絕。這種小文化它只是滿足了營銷層面上的需要,很難提升到我們今天探討的傳統文化與建筑、城市規劃的關系的高度上來。”
他還表示,現在有太多變形的產品,要么就長相很奇怪像變形金剛一樣,要么就完全是19世紀以前的歐洲風格,沒有原創的建筑精神,而我國自己的建筑師卻看不見人影,都請國際大師。奧運場館也是國際招標。西方人在建筑的概念上肯定有他們的獨到之處,但房子是給中國人住的,中國人對客廳、廚房、衛生間的理解和西方人是不一樣的。關于寫字樓,真正研究中國人辦公模式的很少,微軟的辦公樓設計和中國的辦公樓就是不一樣。
張艷萍也道出了自己的文化方法論:一個建筑物是有靈魂的、是有血有肉的,它表現為對生活的訴求、舒適、功能美感和藝術性等方式方向。做一個樓盤要首先了解目標人群的生活方式、買樓的用途,這樣賦予文化之后的樓盤才有生命、有靈性。
特約編輯:倪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