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呼和浩特電
記者郅振璞報道:近年來我國交通職業院校打破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辦學模式,創建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辦學模式,大大激活了交通職業院校辦學活力,新近對浙江交通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市交通學校等8所交通職業學院抽樣調查,2003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86%,最高的為100%;遍布27個
省市自治區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則平均高達93.2%。這樣可為我國正在實施跨越式發展的交通事業注入了大量新型人才。
這是記者日前在呼和浩特召開的全國交通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獲得的喜訊。
行業發展是交通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改革開發以來,國家把發展交通交通運輸作為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和緊迫性任務,2003年全國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達到3900億元,是“九五”初期投資1000多億院的3倍多。交通事業帶來對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技術工人的高需求,給交通職業教育創造了發展機遇。據對25個省區交通廳局調查,2000年到2002年每年對交通職業教育投入的經費,平均在1600萬元以上,為促進交通職業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全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由1999年的4所,增長到去年的35所,招生數從8700人增長到9萬多人。獨立設置的省、地級交通干部學校及培訓機構逾200個,遠程教育教學點達29個。目前,全國交通高、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30余萬人,已基本形成每個省、市、自治區設置一所交通高職院校、若干所交通中職學校的格局。
交通職業院校大多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行產學結合辦學模式,采取“訂單”培養,為企業輸送技能型人才,初步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使學校、企業、家長“三滿意”。交通院校畢業生的高就業率,也適當緩解了國內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富裕勞動力和部分初中畢業生接受教育和就業的壓力。同時,交通職業教育還為未來交通事業發展提供了一定人才支撐。在職業教育發展較快的內蒙古、湖北,交通專門人才已分別占到職工總數的35.79%和30%。
為了堅持科學的人才觀,推進職業教育,國家交通部立足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還在會上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交通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特約編輯 徐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