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車訊
臨近十月黃金周,中檔轎車市場醞釀近3個月的價格戰終于全面爆發,面對2004年的冷淡車市,面對最后一個淘金機會——十月黃金周的即將來臨,轎車廠家和經銷商們終于“撕破了臉”,毫無遮掩地再次祭起價格戰大旗,血拼已在所難免。
9月第一周,據統計已有50多款車型卷入這場激烈的“最
后爭奪戰”,最能說明問題的就屬一向在價格上“羞羞答答”的一汽—豐田也對旗下的威馳、花冠各讓利5000元,然而在席卷而來的血拼大潮中,這點象征性的聲音幾乎瞬間就被湮滅。北京現代的索納塔和伊蘭特、一汽-馬自達的04款福美來、上海通用凱越等多款中檔車型紛紛出手,車價瞬間就直降超過1萬元,而市場基礎最為穩定的東風愛麗舍喊出的“9.38萬”,更使這次降價狂潮平添了幾分“血腥味”。
今年以來,“降價”已經注定成為年度最熱詞匯,5月至7月的降價風潮風風火火,但從市場表現來看,只能算是效果平平,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南北大眾聯手降價反倒成為壓倒價格本身的關注重點。一位業內記者甚至說:“大眾降價不是新聞,大眾承認降價才是新聞,兩個大眾同時承認降價更是新聞!”這句話從另一個側面表明:轎車價格的夏季戰役還未能達到讓消費者心動手癢,反而引來罵聲一片,與之相對應的是:經歷了夏季戰役后,8月份轎車市場只是略見起色,眾多廠家仍然未能看到降價后的市場曙光,這一期望值和嚴酷市場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加上年初制定的樂觀銷售目標,是最終釀成9月秋季攻勢的主要原因。
這個時候來討論究竟是廠家出手還是經銷商讓利,對于消費者而言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一位正在東風雪鐵龍展廳里流連的孔先生直言不諱地說:“我才不管是誰降價,對我來說,降價別讓消費者心里不踏實才是最重要的!边@對于那些煞費苦心尋找降價理由的廠家和經銷商來說,不能不說是個絕大的諷刺:消費者要的是結果,不是理由。
或許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金秋的價格戰役格外慘烈和直接,沒有理由,沒有遮掩,數字的對比就能夠說明一切。一款2003年上市的1.6L排量愛麗舍X,市場成交價低于廠家指導價1.1萬元,以9.38萬即可提車,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是最好的理由。
金九銀十,歷來是中國商家寸土必爭、出盡法寶的傳統旺季,2004年的中國車市已過大半,年底的銷售業績是壓在所有生產廠家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可喜的是轎車市場終于一改“穩吞水”的毛病,不惜一切代價拉動銷售、挽救車市,對于一直猶豫不決的消費者來說不啻是天賜良機——出手的時候終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