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IT產業在最近兩年的逐步復蘇和長期的發展前景,不斷吸引大學生和在職人士重新燃起對IT業的熱情,IT培訓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就記者8月底從上海交通大學軟件學院得到的統計數字表明,社會在職人士接受IT培訓的人數驚人,以本行業內的人士居多,轉行的也不在少數。IT培訓儼然已成為培訓產業里的
大戶。 但另一方面,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年發布的全國投訴情況分析,教育培訓行業位居投訴增幅的第二位,投訴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0.2%。其中,對IT業培訓質量的投訴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業內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在選擇IT培訓認證機構的時候,必須擦亮眼睛;否則,白白考了一張證出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據業內權威機構預測,2004年全國IT培訓認證市場將持續升溫,達到15.8%的增長率,市場規模將達22億元。但整體培訓市場目前還處于市場培育期,由于部分機構的不規范操作,已顯現出一些致命弊端。 首先,目前的IT認證機構許多以發證書為目的,不注重實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就業能力的缺失。對這一問題,來自軟件企業的反饋最為直接,有不少軟件企業的HR反映,招聘來的持證人員,很多居然不能勝任企業的工作,不得不解聘后再次進行招聘,這對企業來說,損失相當大。 其次,一些培訓機構只是簡單地教授課程,沒有針對學員的后期服務,老師上完課后就消失了,學校也沒有針對學生就業提供真實有效的幫助,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僅僅維持在上課層面;再有,多數培訓機構無法滿足來自學員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不能幫助學生適應社會需求,適應崗位發展需求。 據記者了解,目前培訓市場上一些不規范機構的推廣模式大體可分為幾類。一是誘以“高薪就業”;二是許以“100%通過認證”;三是承諾“快速成才”。為了迎合部分學生的投機心理,某些培訓機構甚至會主張請人代考,學員只要交了錢,提供身份證號碼,明確所考證書或科目,一封電子郵件就能搞定,保證一次性通過。 此外,畢業學員充做授課老師等問題也大量存在,如果不慎選擇,學員就可能落入了“忙考證,考證空”的境地,考出來的證書并沒有用武之地。 ■鏈接 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機構 學員在選擇培訓機構時,首先要考慮課程設置是否具有廣泛性和中立性,這樣在求職時才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其次,課程內容實用性要強,IT業有“三年一個時代”的說法,往往去年的教材在今年已經過時了; 第三,要看培訓中心的美譽度如何,一些培訓機構出于經濟利益,為了考試通過而采取不規范操作; 第四,要看培訓機構是否真正為學員提供有助于其職業持續發展的服務。
(特約編輯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