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正醞釀對中國鞋類產品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以建立貿易壁壘———雙星:三大戰略打通輸歐路 前不久,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發出一則預警通知:由于從2005年1月1日起中國鞋類產品的出口配額將被取消,歐盟正在醞釀對中國鞋類產品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而根據有關
人士的消息,歐盟將在9月正式立案,以決定是否發起這一調查。 歐盟打算和中國制鞋企業“過不去”,當然事出有因。近年來,我國鞋類對歐洲出口不斷增長,今年前5個月對歐盟25國鞋類出口總量同比增長了20.1%,而且,這種增長勢頭呈越發強勁之勢。為了保護自己的制鞋企業,歐盟一些國家于是使出“殺手锏”———利用“采取貿易救濟措施”這一手段,建立貿易壁壘,將中國鞋類生產商擋在“大墻”之外。
歐盟這一醞釀中的貿易救濟措施,在我國制鞋企業中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國內最大的鞋類出口企業之一的雙星集團,自然不能等閑視之。那么,雙星將怎樣未雨綢繆,以從容應對可能出臺的貿易救濟措施呢?為此,記者采訪了雙星外經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于群力。
于群力介紹,現在歐洲市場的鞋類產品中,來自中國的產品占到30%左右。這些年來,中國的鞋類產品,正從較為邊緣的東歐市場,逐漸進入西歐主流市場。雙星以及國內其他一些知名企業,通過在歐洲建立專賣店,形成自己的營銷網絡,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地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而這,正是歐盟國家如臨大敵、欲“除之而后快”的原因所在。
于群力告訴記者,面對歐盟可能采取的貿易救濟措施,雙星將實施三項著眼未來、進退有據的出口戰略,最大限度地消弭貿易救濟措施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打通雙星鞋類產品的輸歐之路。
其一,是根據未來歐洲市場的走向,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雙星將積極與歐盟的專業鞋類開發機構進行合作,開發適合歐洲市場的產品。合作開發的關鍵,是實施差異化戰略,避開低檔產品,走中高端產品路線。此外,雙星還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自主開發,生產適合歐洲市場的原創性產品。
其二,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積極推廣雙星品牌。今后,雙星將在歐洲大張旗鼓地建立自己的專賣店和連鎖店,把雙星專賣店和連鎖店,作為推廣雙星品牌的橋頭堡。在此基礎上,強化產品質量,展開品牌營銷,樹立品牌形象,最終目標,則是擴大雙星產品的國際知名度,打造國際品牌。
其三,是走兼并擴張的路線,通過合縱連橫,闊步進入歐洲市場。在條件成熟時,雙星將兼并東歐的一些品牌和企業,利用東歐較為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借力進入西歐市場。這樣做,一來可以有效避免貿易糾紛,二來可以與歐洲企業迅速形成戰略聯盟關系,
可謂一石二鳥。
同時,雙星還注意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歐盟國家的制鞋企業,目前主要以皮鞋生產為主,因此,皮鞋很可能會在歐盟此次貿易救濟措施調查的范圍之內。對此,雙星正在積極研究應對之策,以在可能發生的貿易糾紛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