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場二期工程爭取在今年10月份之后啟動、年底動工。二期工程完工后,機場的停機位將達100多個,可滿足各航空公司及支線航空的需求,更可帶動周邊地區的客流、物流的發展。實際上,外界所說的‘航空城’屆時將初具雛形。”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總裁張春林對筆者說。
在昨天(9月6日)的“新機場通航紀念郵
品發行暨贈書儀式”舉行之后,張春林總裁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采訪過程中,張春林談到了珠三角五大機場的格局、新白云機場的自身發展及新機場對周邊地區產業的推動等熱點問題。
白云機場發展應最快
當問及日前航空公司、旅行社依托新白云機場推出“廣州飛”,是否針對香港機場及其有關航空公司推出的“經港飛”時,張春林稱,珠三角五大機場各有市場,白云機場的擴展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張春林表示,珠三角目前擁有3000萬流動人口,珠三角航空市場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一個城市擁有兩、三個大機場也不足為奇,我國的機場數量和密度甚至還不如印度。因此,五大機場都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從目前來看,新白云機場與香港機場各有優勢。”張春林說,香港機場是國際性航空樞紐,通俗地說是國際航班的集散地;而白云機場擁有發達的國內網絡以及龐大的物流市場作為支撐。他還舉了“廣州飛”的例子:航空公司與旅行社聯合推出“廣州飛”,針對的是市場需求,依托的是廣州近年來飛速發展的旅游業。當然,新白云機場硬件設施的改善,也為增加國際航線尤其是歐美航線,拓展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珠三角航空市場非常大,五大機場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張春林說,“珠三角五大機場今后都會有快速的發展,而我認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可能就是白云機場。”
他進一步說,目前珠三角五大機場不會產生惡性競爭,珠三角機場的布局已經確定:香港在國際航班上占有優勢,白云機場是華南航空樞紐,深圳和珠海機場為干線機場。至于梅州、湛江、汕頭等機場,均為省內的支線機場。
今年客流或超2000萬
張春林十分看好新白云機場近期及未來的發展。他說,“預計今年白云機場的客流將大幅增長。8月份之前,老白云機場的客流已經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8月份之后,預計新機場每月客流保持在180萬人次,那么今年白云機場的客流將接近甚至超過2000萬人次,貨運則達到65萬噸”。
張春林表示,按照新白云機場原來的規劃,到2010年新機場將滿足2500萬人次的吞吐量。可按照目前的客流增長速度,預計到2005年或2006年,25
00萬人次這個關口將提前到來。因此,在完成新機場第一期工程的前提下,機場方面正在著手準備新機場第二期的規劃和設計。
“二期建設爭取在今年10月份啟動,年底動工。”張春林表示,新機場二期建設完成后,硬件設施將取得更大的突破。他舉了例子:屆時的停機位將從目前的66個增加到100多個,以滿足航空公司的需要。他透露,深圳航空公司日前已獲批進駐新機場;上海航空也同樣獲得批準,進駐白云機場指日可待。據悉,上述兩家航空公司都有可能介入廣東省內支線的經營。
張春林透露,新白云機場的二期建設將分三步走,到2010年亞運會召開之前完成后,新機場將擁有一個全新的、獨立的國際航站樓。通過二期建設,新機場物流功能也將大為增強,足以滿足聯邦快遞、UPS等國際物流巨頭的需要。
廣州北部經濟的龍頭
“通過國外的經驗證明,一個機場完全可以推動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美國洛杉磯都是這樣。可喜的是,機場的發展及周邊區域規劃,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張春林說。
他說,新機場選址在花都,正是考慮到機場對周邊地區乃至清遠等粵北地區的經濟拉動作用。廣州經濟發展戰略中的“北拓”,實際上就是以新白云機場為龍頭,發展廣州北部地區經濟。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已初步實現。”張春林認為,新機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帶動周邊地區的交通。廣州市政府將繼續完善新機場周邊的路網建設,目的是打造一個立體交通網。
二是帶動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張春林舉例說,花都區目前的產業結構調整很多都是圍繞新機場來考慮的。花都區的房地產已經開始升溫,物流業也成為該區發展的最大商機。新機場在拓展的同時,同樣要考慮到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對接,尤其在物流業及其它航空延伸服務行業上。
張春林表示,政府已經認識到了新機場在拉動周邊經濟中所起的作用,在規劃用地等方面給予新機場大力支持,以保證新機場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遠景規劃。對于新機場周邊的用地,政府也給予充分和超前的規劃。
同時,機場方面下一步還要申請人大立法,爭取《機場管理法》的出臺,這將對新機場的發展起到很好的規范作用。
在這些基礎上,外界所說的“航空城”的雛形實際上已顯現出來。(來源:南方日報)
(特約編輯:袁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