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北京市有關部門下發了《關于開展選拔高等職業教育(?茖哟)優秀應屆畢業生進入本科階段學習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更是拍手稱快,因為他們看到了繼續學習和深造的希望。
高興之余,筆者覺得這項政策有些許遺憾!锻ㄖ贩Q此舉有探索高等
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融通”、“上下銜接”之意。然而,其具體做法真能達到此目的嗎?高職與普通高等教育是兩種類型完全不同的教育,高職重實踐、重操作,旨在培養應用型、職業型專門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則重理論、重學術,旨在培養研究型、學科型專門人才。如高職專業計算機應用、海關管理、商務秘書等均具有明顯的應用性、職業性特色;普高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經濟學等則理論性、學術性特色鮮明。讓這兩種特點迥異、培養模式大相徑庭的教育進行溝通與銜接,其有效性值得懷疑。
再者,雖然《通知》要求高職專業應與本科專業相同或相近,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二者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情況。比如,某高校的高職專業英語教育,對口銜接的本科專業卻是法學。更讓人驚訝的是,其考試科目竟為應用文寫作和計算機應用及數據庫。本想高職專業與本科專業二者兼顧,結果卻那么牽強、那么別扭。而這種情況絕不僅此一例。還有,《通知》要求這一試點工作“既保證少量優秀畢業生有繼續深造的機會,又保證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事實上真能做到嗎?先不說個別專業不對口對今后高職教學可能產生的沖擊,就說專業基本對口的情況,如股票證券投資與經濟學,顯然一個重實務,一個重理論,讓一個已接受一種教育模式兩年甚至三年的學生再去適應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談何容易?再看考試科目:微積分與西方經濟學,其理論色彩極濃,而高職的特色與內容竟沒有體現,這能說是一種理想的溝通與銜接嗎?這種考試的方式及內容,怎么可能不對今后的高職教學產生沖擊呢?
筆者認為,高職改革的當務之急不是如何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溝通與銜接,而是如何辦出高職特色、如何健全高職教育體系。當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應是在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內,進行專科層次高職學生“專升本”的試點工作。待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較為完善后,再探索高職與普通高等教育溝通與銜接的問題。不過,雖有“早產”之嫌,但畢竟是一次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因此筆者在感到遺憾的同時仍要為她叫好。ɡ罴t衛)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