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開出天價
“你好,是北大臨床心理中心嗎?”
“是的,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
“我老婆想自殺,我該怎么辦?”
“我們這兒有家庭治療非常專業的專家,您可以約他的時間。他的收費標準是每50分鐘1200元!
這位來訪者當即買下治療專家兩
個50分鐘的會談時間。在他看來,如果心理治療和咨詢能夠挽救他的家庭的話,花多少錢他都不在乎。而每50分鐘1200元對他來說也不過是和朋友吃一頓飯、一晚上的消遣開銷,甚至不夠。這位來訪者是北京中關村某公司的老總,現在擁有幾百億元的個人資產。在他多年奮斗的過程中,他的妻子曾經給過他許多的支持,F在他事業成功了,卻面臨著妻子因為出現心理問題而要自殺的痛苦局面。
7月12日正式運營的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開出國內心理治療與咨詢的最高價格:每50分鐘1200元。這一價格立刻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
“誰給我解釋一下心理咨詢費為什么那么貴?”有人表示質疑,這么高的價格道德嗎?會不會將大量的需要做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普通大眾拒之門外?
“好的產品和服務就應該有高的價格!痹撝行某崭敝魅、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叢中教授表示,“北京某作家,在寫作的同時也開展心理咨詢。他的價格是每50分鐘800元。而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咨詢部出診的專家,我敢說都比那位作家專業水平高。我們為什么不能定這樣的價格?”據叢中介紹,北京和睦佳醫院心理治療的收費標準是每50分鐘150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200元。
叢中強調說,面對市場,不能用道德標準來衡量。比如一個人得了心肌梗塞,需要心臟介入安放支架,一個支架就好幾萬元,如果家里窮,無法支付這筆錢,就會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去。這時候是不是也會憎恨醫生或者醫院:為什么價格這么高?!還有沒有道德呢?!
“1000來塊錢的咨詢費是很貴,但那是站在單純消費的角度去看的;如果站在人生投資的角度上看,就不貴了!眳仓信e例說,曾經有位朋友花了1.5萬元做心理治療。現在他每個月的工資是6000多塊,這還不算獎金什么的。而且有了女朋友,還買了房子,馬上就要成家了……這是從前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位朋友激動地說,如果沒有心理咨詢的幫助,他就沒有現在的一切。當年,嚴重的心理問題使得他躲在家中,甚至想到過自殺。這1.5萬元錢,對他來說花得太值了。
“我們現在所提供的心理服務,不是減少了原來的心理服務,而是在原有的心理治療咨詢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向高收入人群提供的高質量的心理服務。低收入人群仍然可以像原來那樣,在原來的醫療機構內尋求低收費的心理治療與咨詢服務。”叢中強調說。
心理咨詢和治療是一種奢侈消費
據了解,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和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學教研室共同組建,專業人員主要為多年從事心理治療與咨詢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醫生、臨床研究人員及教師。
叢中教授在接受時訊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他們的服務對像定位在白領階層,尤其是當年“大哥大”5萬元一部的時候,手持“大哥大”站在馬路中間“喂喂”的那些人。
這是否意味著富翁級人物更需要心理輔導和治療呢?會不會導致心理咨詢和治療變成“老總”的特權?叢教授沒有直接回答。但他表示,10年前最早發家的那些人中不少人的心理健康令人擔憂。
一位民營股份公司的老總身家上千萬元,然而,如果用現代健康的標準,他過的完全是非健康的生活。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服用抗抑郁和抗焦慮的藥物,最長的時間,他連續服了兩年。仍然時常因為這些心理問題而不得不中斷工作。
國內一家雜志曾做過一次關于經理人痛苦指數的調查,發現他們因為過多、過強的阻力、壓力超過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都不同程度表現出精神不安、緊張、憂慮、憂郁、失眠等不良反應。他們絕大多數人處于“精疲力竭”狀態,不少人容易被激怒、發脾氣,有強迫意識,處于痛苦狀態的他們常常無法控制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做決定,效率低,易怒煩躁,也很容易酒精成癮,甚至藥物濫用。
叢中毫不避諱地說,目前狀況下,能夠享受心理治療咨詢服務的人首先是有錢人,而不是普通大眾。
如何解決普通大眾的心理治療與咨詢呢?普通大眾享受心理治療與咨詢服務的實現方式不是通過醫院或醫生低收費的方式,而是要通過國家經濟的發展,讓老百姓有更高的經濟收入,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大家的心理健康意識,讓大家肯于在心理健康方面進行消費。
“心理治療師收入不敵三陪小姐”
叢中說:“按目前的行情,有的碩士畢業的鋼琴老師45分鐘要收150元,甚至一個初中畢業的姑娘,經過兩三個星期的培訓,就去陪客人跳舞唱歌,唱歌還走調,一個小時的收入至少也在50元以上。而目前北京市醫療機構內部的心理治療收費標準是:每次30元,副高以上的專家每45分鐘收費60元,副高以下的收費45元,而有的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據說曾經有過每小時2.45元的超低價格。”
叢中表示,“心理治療的收費如果不能趕上和超過三陪小姐的收費標準,心理治療業就不可能有大的發展。什么時候我們街道上心理診所的數量比夜總會的數量多了,什么時候心理治療師的收入比三陪小姐的收入高了,中國人的心理健康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維護。”
叢中認為,定這么高的價格,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心理治療與咨詢業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中國心理治療與咨詢作為一個行業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就更談不上潛心發展了。
“目前綜合醫院的心理門診都是賠本賺吆喝,別說不掙錢,就是掙錢少了,都不如把心理治療門診關了,改其他專業門診!”叢中說,曾經有一個泌尿外科醫生對他說:你們心理治療一個小時收取的費用,還不如我幾分鐘開一張化驗單掙的錢多呢。他幾分鐘就能開一張化驗檢查申請單,一天下來,他的提成收入就會很高。“而實際上,你交過錢之后,得到的僅僅是與無生命的機器對話,而醫生幾乎不受什么累就可以拿到不少錢!眳仓杏X得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在叢中看來,心理治療師與咨詢師出賣的是生命時間,即心理治療師與咨詢師,用自己的生命陪伴來訪者成長。心理治療師與心理咨詢師,在接待來訪者的過程中,不僅要花時間,還要傾聽來訪者各種不良情緒的訴說和宣泄,一天下來,對醫生自己的心情都有很多不良影響。而現在那些經濟學教授如果給白領講課,諸如商業策劃之類的,一小時的收入可以達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同樣要經過多年的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心理治療學方面的專業培訓,但正是因為咨詢收費標準太低,高水平的臨床心理專家、教授不如當精神科醫生、內科醫生或者從事其他行業的更掙錢,他們寧愿去講課而不愿意接待來訪者,不愿意為來訪者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叢中說,因為目前講一天課的費用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培訓費更高。這樣的市場實際上是一個畸形的市場,需要心理服務的人卻無法享受到高水平的心理治療與咨詢服務。這正是現在好多人遇到的問題:我到哪里才能找到比較好的心理治療師?!
采訪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詢師坦言,他們平時不放棄做心理咨詢主要是為了給講課和培訓積累素材。一位姓徐的咨詢專家非常氣憤目前的這種情況,但他又非常無奈。這就是目前心理咨詢和治療業的悲哀。
在第三屆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專業學術年會上,與會專家表示,上世紀美國每100萬人就有550名心理咨詢師,而中國的這個數字僅為個位數,連人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另一個尷尬的情況是,目前,心理治療與咨詢,不屬于基礎醫療的范圍,在很多省市,公費醫療中不包括“心理治療與咨詢”。叢中認為,價格高的結果不應該由病人承擔,而應該是由政府或者醫療保險公司來解決問題。在目前狀況下,心理治療咨詢只能是一項高消費,一種奢侈品,所以它的價格只能是先高上去。同時,也要告訴大家,心理治療與咨詢經常需要很多次晤談才能奏效,如果只會談一次,醫生還沒有搞清楚來訪者的心理是怎么回事,來訪者就難以得到最有效的幫助。
物以稀為貴。叢中說,我個人主張價格應該先高上去然后可以經過市場供需矛盾的調節,直到最終調節到一個治療師或咨詢師與來訪者都能認可的價格并完成交易,這是心理治療與咨詢服務市場化的必由之路。
那么心理治療與咨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價嗎?叢中認為不太可能。他說,正如等離子電視機等是工業產品,可以批量生產,降低成本;而畫家的油畫作品,無法批量生產,無法降低成本,只能是隨社會發展、隨人們收入的提高而價格逐漸提高一樣,心理治療與咨詢,無法脫離咨詢師、治療師而進行機械化批量大生產,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價格也只能會越來越高。
這么高的價格,富人買賬嗎?
在北京志新橋西北側一個小院的三層樓里,剛開業一個來月的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咨詢部有若干間獨立的咨詢室。據接待員介紹,如今每周大概有十多人前來咨詢,其中有不少是從外地遠道趕來的,他們大都能接受這里的價格。
盡管目前來訪者不僅限于白領,據叢中介紹,掛他的號的來訪者有的就是原來的病人。在北大六院,做精神分析的醫師的掛號費是9元,而他一下午要接診12人,平均到每個病人的時間也就20分鐘,這么短的時間內,根本無法為病人做心理治療;而在該中心,專家的特需掛號費是300元,由于人滿為患,有時被號販子炒到了600元,于是有的人寧可來這里接受“800元
次”的咨詢和治療!拔覀儸F在新開設的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咨詢部的環境相對優雅、放松,主要服務對象是有心理問題的健康人而不是精神病患者,所以更容易被一些白領和老板們接受,讓自己回到健康狀態,享受生命!
采訪時,一位心理咨詢專家告訴記者,在國外,有不少企業家每年都會定期和心理治療和咨詢師面談若干次,并不見得都是因為心理問題,很多是為了做心理拓展,因為企業家發現當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一個臺階時,公司也就向前跨越了一步。很多時候公司出現的瓶頸來自企業家本人的心理瓶頸。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