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幾百元購買的演唱會票子上,明明寫了19點15分開場,可如約趕到演出地點,卻發現在沒有得到任何解釋的情況下,苦等了半個小時后舞臺仍是一片漆黑:主角遲遲不登場,開唱時間一拖再拖。在近期繁忙的滬上演唱會中,“晚點”現象頻頻發生,幾乎成為了一種慣例。前晚,楊坤、陳琳“ILove上海”演唱會上,這一幕再次
出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演唱會“不約而同”姍姍來遲?買了票的觀眾是否有權要求索賠?昨日,記者對這一現象進行調查后了解到,限于目前我國法律中對相關賠償細則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目前觀眾要求賠償的愿望實際上難以達成。
歌手方:“遲到”是因為溝通出現問題
前晚的楊坤、陳琳“ILove上海”演唱會雖遭遇暴雨,但仍吸引了不少鐵桿“粉絲”前往,看得出,兩人的號召力頗強。按照票面上印著的開場時間19點30分,記者準時進入了上海大舞臺,半小時后,觀眾已基本落座,但舞臺中央仍是漆黑一片,此時,等待了相當一段時間的觀眾再也忍不住了,臺下不時傳來了“催促”聲。直到20點,演唱會才正式拉開了帷幕,為了安撫觀眾略顯激動的心情,陳琳、楊坤兩位實力唱將用盡全力,在將近3個小時的演出中使出了渾身解數,這才讓開場并不完美的演唱會有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事后,針對演出晚場的原因,記者特別詢問了兩位歌手所在唱片公司———竹書文化的相關人員,該負責人無奈地向記者表示,之所以演出“遲到”了半小時,是因為和舉辦場地的有關工作人員出現了溝通上的問題:“本來,我們的整個演出時間是2小時15分鐘,但上海大舞臺有關工作人員要求我們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加上我們的歌手是首次在上海舉辦演唱會,與這里的燈光、音響的配合方面還不夠默契,彩排的時間又比較短,所以臨時出現問題后,雙方相互溝通上不是特別順暢。”
業內人士:現場變故多,“遲到”很難免
其實,類似楊坤、陳琳演唱會這樣的“晚點”現象并不是個例,此前不少演唱會也都有遲到15分鐘或是半小時的現象發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演唱會頻頻“遲到”?記者就此詢問了長期從事演出事務的某演出公司的金先生。
金先生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由于演出現場客觀條件不斷變化,變故很多,所以演唱會“遲到”的現象很普遍,也在所難免。“例如天熱,舞臺上的燈泡突然爆了;特別嘉賓沒還有到場等等,這些都可能成為晚場的原因”。此前在惠特尼演唱會上,就出現了開場時分,突然發現從美國帶來的樂器只能適應110伏電壓,沒法在220伏電壓的中國使用的問題,為了不拖延演唱會,主辦方只能硬著頭皮,讓美方的工作人員將就著將樂器撐到終場。
當然,除了這些客觀條件外,某些大牌的“臨時變卦”也成為演唱會“遲到”的原因。據記者了解,此前某大牌歌手因為看到演唱會現場氣氛熱烈,便臨時提出要從另外的入口進場,雖然主辦方一再表示,這一在預案中沒有列明的要求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但由于該大牌一再堅持,主辦方只能臨時變動計劃,導致演出“遲到”了很長一段時間。
律師:持票觀眾實際很難得到賠償
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的張勃律師告訴記者,從法律意義上來說,觀眾在買票后,其實已經和演出方達成了一種合同,如果演出沒有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開場,那么演出方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違約”,觀眾有權提出賠償的要求。
“按照相關法律條文,必須按照演出遲到給觀眾造成的實際損失來賠償,但目前條件下,這種損失很難用金錢來衡量,我們國家的法律還沒有相關的具體賠償細則,所以實際上,目前觀眾要求賠償的愿望很難達成。”張勃律師這樣告訴記者。
(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