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煙臺訊 隨著煙臺市汽車工業的崛起,以“東岳汽車”為軸心,國內外190余家零部件制造企業在周圍相繼落戶,形成了“群峰環擁”的產業格局,整車與零部件共同發展的產業集群優勢正在形成。
2002年12月20日,煙臺車身公司被國內最大合資企業“上海通用”收歸麾下,上海通用經濟型轎車基地
移師煙臺,并被正
式命名為“上海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至此,山東省結束了沒有轎車工業的歷史。
2003年4月,“東岳汽車”進入批量生產,至年底生產“賽歐”牌轎車3.8萬輛,實現銷售收入26.7億元。今年以來,該公司已產銷轎車3.3萬輛,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據介紹,賽歐轎車生產線很快將從日產200輛提高到360輛,到年底可完成8萬輛的生產計劃,實現銷售收入將達50億元。
大多汽車零部件不宜長途運輸的特性,決定了以“東岳汽車”為軸心,周圍20公里的成本最省半徑內,必將形成一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群峰環擁”的局面。延鋒偉世通、江南模塑、世光機械、矢崎線束等配套項目紛紛循蹤而來,安吉、通匯等10余家配套企業相繼跟進,上汽集團15家下屬企業以及日本、新加坡等眾多客商,也加緊推進來煙投資汽車零部件生產的計劃。該市各縣市區更是躍躍欲試,福山區現已接納來自國內外的30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總投資折合人民幣40多億元。
為放大“東岳汽車”的“軸心效應”,煙臺市委市政府適時出臺《煙臺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并以優惠政策激勵各縣市區打破區域分割和所有制界限,面向國內外整合資源,爭取更多零部件企業投資煙臺。
據悉,煙臺市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目前已發展到190余家,其中14家具有整車生產能力,30多家躋身國內一流配套企業行列,整車與零部件共同發展的產業集群優勢正在形成。以原山東大宇、山東萊動為骨干企業生產的動力總成,涵蓋經濟型轎車、輕型汽車及農用運輸車的匹配之需;以汽車鎖、汽車空調系統、內飾件等為代表的整車配套產品,已入主國內主流車型,而具有出口優勢的整車線束、剎車盤、汽車軸承等產品,也隨著“東岳汽車”的發展而提升了國內市場占有率。
按照國際通行的轎車整車與零部件1:3的產值比計算,今年銷售收入可達50億元的煙臺“東岳汽車”,將使為其配套的19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年內產值突破150億元。
殷成明 仲惟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