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首席記者叢煥宇報道
昨日,剛剛走馬上任的沈陽市新聞發言人——沈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兩位負責人許建民和佟永學,第一次以新聞發言人的名義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的內容就是沈陽市在東北地區率先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首批代表122個部門及單位的165名新聞發言人在昨日的沈陽市第一次新聞發言
人工作會議上全新“亮相”,這意味著今后沈陽市“發布信息、宣傳政策、解疑釋惑、澄清事實”的任務都要由這165人來完成。其中許建民和佟永學作為沈陽市新聞發言人將負責全市性重大事項的對外新聞發布。
作為負責全市新聞發布工作的指導、管理、組織和協調的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的負責人,許建民針對記者的提問表示,新聞發言人有責任對重大突發事件及其處理情況按程序及時、主動地向國內外公開,不得封鎖消息,不得推諉拖延,不得弄虛作假。對有些必須發布的新聞,如果不發布或延緩發布,主管部門將追究新聞發言人的責任。同時他也強調,像“無可奉告”這樣的詞語原則上不允許用。
相關新聞
市級單位全部設立新聞發言人
沈陽市除設立2名沈陽市新聞發言人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5大領導機關各設1名局級領導干部為本機關新聞發言人,并確定1名處級干部為聯絡員,具體負責相關工作。與此同時,市法院、檢察院,市直各部門、各單位,市級各群團組織,各區、縣(市),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都確定1名領導干部為本單位新聞發言人,確定1名中層干部為聯絡員。
政策信息熱點難點一網打盡
沈陽市新聞發言人具體職責有4個方面,即發布信息、宣傳政策、解疑釋惑、澄清事實。各單位新聞發布的內容除包括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重大工作部署及其實施進展情況和成果進行宣傳外,對外界的疑慮、猜測、誤解和謠傳問題也要加以澄清,對有較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和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處理情況也將及時進行通報。
此外,各單位出臺的重要政策措施、部署的重要工作事項等經濟和社會工作方面的新聞將定期公布。其中,公安、城建、衛生等與人民群眾生活關系較密切的政府職能部門,將在一個月左右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將有關信息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不受發布周期限制。
不發或緩發新聞將被追究責任
新聞發言人將怎樣更好地履行分內職責?對于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許建民回答說:“各單位新聞發言人的新聞發布必須及時、主動、準確,各單位要根據工作實際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通報信息。對重大突發事件及其處理情況要按程序及時、主動地向國內外公開,不得封鎖消息,不得推諉拖延,不得弄虛作假。”他重點強調指出:“其中,一般性自然災害、生產事故、疫情的有關情況將在第一時間進行發布。一些動態性問題,將根據事件發展進程分階段進行動態發布。”
當記者問“新聞發言人遲發、漏發新聞怎么辦”時,許建民表示:“對有些必須發布的新聞,如果不發布或延緩發布,主管部門將追究新聞發言人的責任”。
記者問:“新聞發言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有何忌語?”許建民回答:“當然有。新聞發言人接受采訪時,像‘無可奉告’這樣的詞語原則上就不允許用。如果對事情確實不了解,可以用‘我將對此進行調查,盡快為大家提供詳細信息’等語句。”
許建民表示,沈陽市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要使新聞發布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讓沈陽新聞信息流動起來,第一時間把信息發布出去,政務進一步公開透明。對此,各單位一定要選擇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較強的政治敏感性,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掌握本單位的業務和工作動態,具有較高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者擔任新聞發言人。將馬上著手對首批新聞發言人進行培訓,并進行資格認證,持證上崗。
另據介紹,從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起,新聞發布的主要形式將會呈現多樣化:有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新聞通報會、新聞公告、網上發布會、現場新聞發布會等。沈陽市下一步還將建一個正式的新聞發布廳,以保證經常與媒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