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在德州汽車銷售中心,記者遇到了夏津縣通源汽車公司經理閆可華。他一大早趕到這里,目的是買一輛可載重40噸的歐曼大型運輸車,可是由于貨源緊張,只好先交了25000元訂金,到下月這個時候來提車。
“治超”催熱了大型車,尤其是噸位高
、運力大的重型運輸車,已成為運輸企
業的新寵。自6月20日全國統一開展“治超”行動以來,不少“大噸小標”車已成為車主的“燙手山芋”,惟恐出手不及。一位王姓司機說,現在十幾噸、二十幾噸的貨車,根本掙不了多少錢,弄不好還得賠錢,而載重40噸的車,一天少說也能賺1500塊,一個月就是4萬多。40萬一輛的車一年就賺回來。
夏津縣交通局運管所所長邢桂先介紹說,現在不少運輸業戶紛紛轉變超載賺錢的舊觀念,轉向購買“標準車型”。迄今全縣8家重型運輸企業,已經購買大型貨運汽車117輛,購車總投資超過5000萬元,而且熱情高漲,預計到8月底能達150輛,9月底可達200輛。
重型車輛熱銷,省道路運輸協會有關專家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超限超載并不僅僅是因為運力過剩,而且還有運力結構不適合經濟需求的原因,而治超行動的關鍵作用就是促進道路運輸結構調整,現在這個作用已開始顯現。如果積極引導和扶持,可以建成遏制超限超載的,且能發揮長效作用的“市場力量”。
專家認為,發展大型、超大型車輛運輸,是目前發達國家的主要做法,也應是我們發展的方向,因為其不僅不會危害公路,而且還能提高公路的運輸能力。但是,如果要真正使大型、超大型車輛運輸形成氣候,還離不開政府的政策配套,比如降低通行費、甚至提供購車補貼等扶持政策。
(記者 薛廣乾 通訊員 張德生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