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成都8月17日電(記者閔捷)
記者今日從四川省成都市委獲悉,該市的鄉鎮機構改革大幕從8月16日正式啟動,將在兩個半月內合并30%的鄉鎮,并在年底前使鄉鎮領導職數降至7人以內。
成都市進行的統計表明,目前該市共有316個鄉鎮,平均人口為2.41萬人,其中人口不足1萬人的鄉鎮有37個,最少的僅2300人。
鄉鎮規模明顯偏小,部分鄉鎮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現象較為突出,致使鄉鎮發展空間小,服務地域窄,經濟基礎薄弱,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妨礙了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入,成都市鄉鎮機構設置過多、分工過細、工作效率低等體制弊端更加顯現。
鞏固稅費改革成果,改變“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現象,就必須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表示:“這次鄉鎮改革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必然要求,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
從8月中旬開始至10月底,成都市將進行大幅度的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優化工作,按照鄉(鎮)或村整建制合并原則,兩個半月內合并30%的鄉鎮。條件具備的區(市)縣,可按照有關規定,撤銷縣城鎮和區域中心鎮,設立街道辦事處。
改革最引人關注的,是減少領導職數。目前鄉鎮黨政機關領導職數最多的達到13名,最少的也有7名左右。
在鄉鎮總行政編制不變的情況下,領導職數越多,領導就越多,具體辦事人員就越少,工作效率受到了影響。此次改革規定鄉鎮領導職數將按交叉任職的原則從嚴核定,職數配備不超過7名。
規范鄉鎮事業單位也是改革重點之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農機站、畜牧獸醫站等事業機構將被撤銷,其公共服務職能上劃縣級業務主管部門,經營性職能實行市場化運作。成立事業管理服務中心,主要承擔文化、社會勞動保障、人才開發等公共服務職能。計劃生育服務站與鄉(鎮)衛生院合并,業務受縣級業務主管部門指導。
目前,成都市鄉鎮共有在職財政人員43877人,平均每個鄉鎮有機關、事業人員138人,加上離退休人員,財政供養人員與農村人口比例高達1∶112。改革中涉及面最廣的就是精簡鄉鎮人員。現有鄉鎮機關、事業單位自聘人員原則上予以清退。鄉鎮機關干部要全面推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制度。
競爭中未能上崗的人員,可以通過正常退休、提前退休、病退、離崗待退、離職待崗、離崗培訓、自謀職業、流動調劑、轉崗安置等途徑予以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