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業——這位連續兩年馳騁在高速路上的產業巨人終于放緩了腳步。
8月3日,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詳細分析了2004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業的發展情況及下半年車市的走向。
增速放緩 仍遭人嫉
賈新光認為,中國
汽車業在經歷了2002、2003兩年井噴行情后,目前已出現增速減緩的跡象。但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汽車工業相比,中國汽車業的增速仍然令同行眼熱。
CIEN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了解到,2004年上半年,中國累計生產汽車267.71萬輛,同比增長27.10%,累計銷售汽車255.36萬輛,同比增長24.15%。據專家分析,與上年同期相比,雖然汽車工業產銷增幅同比分別降低了7.03%和7.84%,但就整體來講,上半年中國車業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同時,一份汽車行業5684家企業月度經濟指標快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汽車業部分指標增速環比出現回落及增速減緩跡象,如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產品銷售收入增速明顯放緩;在行業利潤方面,利潤、利稅總額增速繼續回落。據統計,5月份全行業利稅總額增幅比1至4月回落5.76%。
受制于宏觀調控
究竟什么因素影響了上半年汽車工業的走勢?下半年汽車業發展將出現何種態勢?
賈新光告訴記者,上半年汽車業發展主要受到中央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抑制過熱行業發展的大勢影響。熟悉中國汽車業的人都了解,中國汽車市場生來便很脆弱,每次大的宏觀經濟調整,汽車業總是首當其沖,反應強烈,波及面甚廣。“今年上半年的降價風潮,就是主要受宏觀金融調控政策的影響而引起新一輪持幣待購所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車商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對汽車信貸的“冷臉”也影響了汽車消費。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各大銀行不斷提高個人汽車信貸的門檻,在購車付款方式上選擇一次性付清的比例高達62.3%,選擇信貸付款的比例不足40%,而這與2001年至2003年間超過70%的信貸付款購車比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與此同時,保險公司也開始“趁火打劫”,釜底抽薪,不再提供汽車相關保險業務,這使得通過消費信貸銷售的車數量大跌,業務量竟不及去年的1/4。不過,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國內個人汽車信貸呆壞賬達1000億元之巨,也許,正是這1000億的呆壞賬,使近幾年來蓬勃發展的汽車消費信貸折戟,讓幾乎所有的國產汽車廠商不得不接受嚴峻的考驗。
產能擴充盲目
其次,汽車熱導致產能的盲目擴充而造成大量產能失衡也放緩了汽車業的增長步伐。據了解,當前國內有汽車整車制造企業120余家,有27個省(市)生產汽車、17個省(市)生產轎車,有23個省(市)已建成轎車生產線。根據保守測算,目前中國汽車生產能力已經接近甚至超過600萬輛,而且這一數字還在急劇膨脹之中。到2007年,全國各類汽車的生產能力將達到驚人的1500萬輛,其中轎車占據了大部分份額比例。
“連續兩年汽車井噴,刺激了各大汽車廠家紛紛增資擴大產量,并過高估計了市場的需求,今年以來,在全國各大整車生產廠紛紛加大產能的背景下,更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甚至將產能翻番擴張。”賈新光說。
從今年初的汽車排產情況看,幾乎沒有一家企業不增加產能,尤其是在華的外資汽車廠商更是推波助瀾——追加投資,繼續跑馬圈地,擴大產量。如廣州本田在去年12萬輛產能的基礎上,今年將產能提升至20萬輛;北京現代二期擴建工程已經完成,今年產能預計將達15萬輛,幾乎是去年的3倍;一汽-大眾二廠今年建成后,產能也將擴大到35萬輛,加上老廠的30萬輛,今年產能共計將達到65萬輛;上海大眾在去年完成40.5萬輛產量之后,今年目標也直指45萬輛;上海通用去年完成17萬輛,今年的目標是在去年的基礎上進軍至20萬輛;神龍汽車去年產銷量突破10.6萬輛,今年追求的市場目標則是15萬輛。
消費市場遇阻,而產能競爭卻已白熱化。為了消化產量,保持市場占有率,汽車廠家的降價舉措此起彼伏。今年上半年,國產汽車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降幅已達10%以上,降幅最大的車型價格甚至比去年同期下跌25%。全行業整體平均利潤下挫約5%-10%。專家預計,目前稅前毛利率在15%以下的企業,將會活得很艱難。
從目前低迷得難以啟動的汽車市場、嚴重的庫存和一波接一波的降價來看,很多主流汽車廠商已經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而不能抽身,年初的一些熱銷加價車今已成昨日黃花,不復存在;如今一些熱銷車降價也不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另外,今年上半年,汽車生產和使用成本的上升對汽車消費的影響也不可小覷。雖然汽車價格在下降,但原材料、保險、燃油、停車甚至是違章處罰等多種費用的攀升及道路環境擁堵等因素使得消費者愈加理性,其購買行為也必然更加謹慎。同時,國家整治機動車超載超限的力度正在加大;國家在道路安全等方面也制訂了嚴格的政策和法規;銀行對汽車消費信貸的全面緊縮,以及調整車保費和油價等因素對那些已經不堪重負的廠商來講不啻為雪上加霜。這些都使得汽車工業在經歷了2002、2003年超高速增長之后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幅回落趨勢。
未來 搏殺在轎車市場
專家指出,中國汽車業正在進入平穩收縮期:汽車產銷持續下滑、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繼續收緊、頻繁降價加劇了消費者持幣待購的心理、轎車庫存相應增加、汽車信貸緊縮,這些都使以往高高在上的汽車企業開始遵循市場規律,汽車市場的投資、生產和消費將逐步趨于理性化。對于2004年下半年轎車市場的發展趨勢,專家預期在下半年國家宏觀調控力度達到預期目標后,低迷的車市將在第三季度緩慢回升,但不可能達到同期的“井噴”水平,整體轎車市場增長率將達到20%左右,銷量大約在240萬輛前后;其中中高級轎車的增幅有可能維持上半年30%上下的水準,銷量約為90萬輛左右;普通級、經濟級和微型級銷量約為150萬輛左右,其增幅預計在25%上下的水準。業內人士預計,2004下半年,轎車市場將會在中級與中高級轎車之間展開一場血腥搏殺,其殘酷程度將達到“你死我活”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