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燕是中關村一條街的傳奇人物,她在48歲那年,毅然離開機關,下海當了中關村硅谷電腦城的掌門人;而當她54歲本應急流勇退的時候,又一次選擇了跳槽,擔任北京諾瓦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NOVA)總經理。
第一次見到祁燕,是在北大光華女性管理者課程班的結業儀式上,她給人的
印象是一個干練而睿智的“鐵娘子”形象,舉止之間總是透著一股壓倒一切的自信,說起話來干脆利落、斬釘截鐵。豐富的人生閱歷與中關村的商場風云在她身上交匯,使得她在處理事情時左右逢源,有一種大局在握、從容果斷的大將風度。
作為女性職業經理人,尤其是作為管理全球最大賣場的北京諾瓦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祁燕的身上似乎有太多屬于“女強人”的剛性特征。我們試圖去探究,在這種剛性背后她作為女性管理者溫婉、細致、柔性的一面。關于職場女性與成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
“有人說,女人要想成功就不能太把自己當女人,我有一點不同意見。女性管理者的優勢是親和力比較強,她比較會關注員工的感受。而且女性溝通能力強,她在團隊里管理別人時會顯示出獨到的優勢。同時女性在應對能力和承受壓力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當企業或者生活中出現災難性變故的時候,可能很多男性會受不了,而女性卻表現得很堅韌,可以挺過去。女性在管理特長上還體現在善于關注多項目標,同時處理多種任務,善于洞察別人的潛臺詞和形體語言背后的東西,這對信息管理和商業交往就很有幫助。別人經常問我,這么多事情怎么顧得過來,我告訴他們,我的腦子里有座立交橋。這就是女性組織管理上的優勢,你把這些優勢用到極致,就是成功者。”
祁燕說,職業發展就像跳高,女性是三步跳,有一個助跑,往往謹慎小心,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但是男性企業家往往是撐桿跳,有股沖勁和爆發力。在企業家當中能做大做強的,還是男性居多。當企業一個位置出現空缺的時候,在候選人隊伍中女性還是略占下風,因為女性的膽識和魄力對一個企業來講非常重要,如果你定的目標達不到這個企業的期望值,不容易給這個企業的利益帶來最大化,那么企業所有員工和管理層,對這個事情就會有自己的顧慮和看法。
“在我自己的職業生涯當中就有這樣的時刻,當中關村硅谷電腦城總經理決定離職的時候,究竟誰當總經理,在集團里就產生過爭執,畢竟這個企業一年有六千多萬的流水收入,有三千多萬的純利,尤其是我這樣一個從機關里來的人,又是女性,能不能擔此重任,很多人都顧慮重重。如果我是一個男性,我想疑慮會少點,因為作為男性管理者,他可能更有膽識、遠見,做事比較果斷,承受力、爆發力比較強,在管理當中需要這樣的素質。女性有的時候比較溫柔、懦弱,在突然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會差一些。”
但最后集團還是選擇了祁燕,而事實也證明了集團的選擇:雖然身為女性,祁燕的天性卻更適合于用頭腦去處理戰略性問題,她既有著不亞于男性的沖勁和魄力,更有著女性善于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的溝通能力。
她講了在中關村硅谷電腦城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她正在值班,賣場打電話說您趕緊來吧,二樓和三樓的客戶為一件事情打起來了,而且還動了刀子。“我立馬沖到現場,一下把鬧事那人的脖領揪住了,我說你干什么?后來有一個客戶對我說,平常看你溫文爾雅,今天就像一只母老虎。雖然身為女性,事到臨頭你不沖上去就是不行。”
肯打硬仗,善于整合各方面的資源,看準穴位發力,是祁燕最大的特點。很多在別人看來沒有可能的事情,到了她那兒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2003年底,54歲的祁燕擔任北京諾瓦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負責經營管理全球最大賣場的--中關村科技貿易中心。在她新官上任不久,就傳來一個壞消息:科貿電子市場冠名“中關村”的申請管委會沒批準!誰都知道“中關村”這個招牌的含金量,它關系到科貿眼前的招商工作和未來市場的品牌建設。在場的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但祁燕當場就打保票:要讓這事兒“起死回生”。果然,一個月后祁燕把“中關村”這桿大旗給扛回來了。
祁燕到NOVA走馬上任剛一個月,就解決了中科貿面臨的三大難題:一是把中科貿戶外廣告的審批辦下來了,解決了即將入駐企業和商戶的“門臉”問題。二是說服交通隊,在中科貿的北邊,開出一條新路直接上四環,解決了中科貿的出行問題;三是把中科貿前期招商時的一個遺留問題理順了。這“三把火”一點,NOVA的上上下下都對祁燕刮目相看。祁燕認為在職場上,女性的優勢之一就是資源整合。正因為善于優化資源、整合資源,她做起事情來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看遠不看近,看大不看小,這是祁燕一貫的作風;四兩撥千斤,小成本大產出,這就是祁燕的能力。
今年,給祁燕的人生帶來重要轉變的一個契機是,她參加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DP開設的“女性管理者課程”。這一課程給她帶來的最大收獲,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女性意識的回歸。“在上課之前我是很剛性的,所以當時我們班的同學覺得我可能有點鋼鐵的味道。但我到了這個班以后發覺,女性管理者自有很多她們自己的優越性。所以我感覺作為女性管理者,男性要做到極致,女性也要做到極致,這是你的標準,你的屬性。”
(特約編輯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