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第14屆國際舒曼聲樂大賽在德國茨威考市舉行。一位坐在輪椅上演唱的中國小姑娘甜美的歌聲打動了所有評委和全場觀眾。最后,大賽組委會授予她特別獎,并聘請她為“舒曼大賽使者”。
這位坐著輪椅領獎的小姑娘就是來自深圳的張佳歡,她只有14歲。昨天,張佳歡向記者講述了她獲獎的歷程。
音樂帶給她希望與勇氣
昨天,當記者第一次面對剛剛在國內外音樂大賽上連連獲獎的小歌手張佳歡時,很難相信她經歷了那么多的磨難,采訪中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1990年11月,張佳歡出生在西安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她10個月大時,母親鐘麗君開始發覺孩子不對勁:懷中抱著的小佳歡雙腿總是軟軟的,不能像正常嬰兒那樣踢腿、坐立,一雙小手也是柔軟無力。后經醫院診斷,張佳歡患有一種十分罕見的疾病——脊肌萎縮癥,100萬人中才有一例。醫生告訴鐘麗君,世界上沒有特效藥治療這種病。“你的孩子今后將很難站起來,一生都可能與輪椅為伴。”那一刻,鐘麗君感覺天塌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鐘麗君懷抱小佳歡,開始四處求醫。不久,小佳歡的父母離異,一歲多的小佳歡開始與母親相依為命。
為攢錢給小佳歡治病,鐘麗君辭去原來工廠的工作,帶著不足兩歲的孩子南下打工。勞累之余,鐘麗君回到家里經常會哼唱幾曲,讓她沒想到的是小佳歡這時就咿呀地跟著學起來。一個周末,鐘麗君正在客廳做清潔,突然聽見身后沙發上的小佳歡竟自己唱起歌來。當時她并不識字,卻能一個字不掉地完整地唱出來,唱得有板有眼。鐘麗君感到女兒在音樂方面有天賦。
小佳歡3歲時的一天,母親帶她逛公園,正巧有人擺攤演唱卡拉OK,小佳歡就大膽地上去唱。她對著媽媽拿起的話筒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歌聲引來上百名游客圍觀,并贏得全場喝彩。鐘麗君激動地落下熱淚,從那一刻起,她決心在音樂方面培養女兒。
學爬行雙手掌骨撐變形
在深圳,小佳歡開始了她的人生轉折點。母親給她買了電子琴,并請音樂老師教她學聲樂。可是,對于一名坐輪椅的殘疾小姑娘來說,學習聲樂卻異常艱難。小佳歡稍用勁的一舉一動都要人幫助,她柔弱的身體難以承受用氣發聲所需的力量。
從6歲起,小佳歡開始每天在地上學習爬行。第一次學爬行的那天,在醫生和媽媽幫助下,四肢無力的她被扶著,雙手、雙膝艱難地作出爬的姿勢。醫生輕緩地松開手,可佳歡手一軟,“嘭”的一聲,頭重重地摔在地上,她疼得哭叫起來。扶起來又練,再摔在地上,如此反復,佳歡滿臉都是淚水和汗水。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幾年下來,小佳歡的手掌和膝蓋磨出的厚繭足有半個雞蛋大。同時由于長時間用手撐地,她的雙手掌骨竟撐變了形。
練了爬行,再練站立。媽媽用定做的模型夾具將佳歡的雙腿固定住,再用繃帶將她的身體綁在房內的金屬桿上,幫助她練習站立姿勢。第一次練站立,媽媽給她綁好后,心疼地問:“歡歡,怕不怕痛?”佳歡的回答很干脆:“我才不怕呢!”可剛一放手,佳歡就痛得大叫:“媽媽,腿像有針扎一樣,疼死人啦!”媽媽轉頭去偷偷抹眼淚。
為增強肺活量,張佳歡9歲時又開始學習游泳。四肢無力的她被抱到水中,要想不掉下去都困難,更不用說游水了。頭幾次下水,由于脖子無力,她總是嗆水,后來她索性一頭埋在水中,先學憋氣。小臉憋紅了,旁邊的媽媽不忍心,勸她不要憋了,可要強的小佳歡搖搖頭堅持練。幾個月后,她學會了游泳。
憑著這種驚人的毅力,小佳歡慢慢地在輪椅上學會了歌唱技巧,掌握了聲樂知識。輪椅上的張佳歡開始嶄露頭角。2001年8月,她在深圳團市委、深圳電視臺等單位舉辦的“小金牛”藝術表演大賽上,榮獲聲樂類兒童組銀獎;2003年,她又在第二屆全國大都市青少年英語藝術表演比賽中榮獲廣東賽區少年組銀獎。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