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輛由鄰居們各自裝扮、風格各異的花車載著盛裝的新娘向新郎“球爸”駛來,一些素未謀面的左鄰右舍不約而同地前來送上祝福。這些本來互不相識的人,此前已為這個溫馨的婚禮
策劃了半個月———“球爸”是祈福新邨業主論壇版主,為他策劃婚禮的,是他的“網上鄰居”們。
記者從各大網上業主論壇上獲悉,廣州各大新興小區中,“網上鄰居”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鄰里交往方式。
新郎:一次毫不知情的婚禮
130名同住祈福的網鄰們為他們的版主“球爸”送上了一次特殊的婚禮。
新郎“球爸”對婚禮細節毫不知情,連鮮花都是由不知名的鄰居負責準備。花車也是網鄰們贊助和親手布置的,每輛車上都貼著鄰居們設計的“球爸”夫婦的恩愛照,10輛車齊發駛向接親的地方。
“球爸”是李先生的網名。來自湖北的他雖然在廣州買了房,但心里仍覺得自己是個外地人,而同一小區的鄰居們都有相似的背景和愛好,卻沒人敢于走出串門結交的第一步。李先生便萌生出創辦業主論壇、把鄰居們組織起來的想法。
“祈福人論壇”在他的精心維護下,幾個月的時間就紅火起來了。他們之間都是用網名相稱,平時常組織起來一起去爬山、吃飯、團購。在網鄰中“德高望重”的“球爸”在論壇上宣布了結婚消息后,一下子竟收到了194個回帖。最后,網鄰們用了半個月來籌備這個特殊的婚禮。“我真的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多的業主網友參加,大家的熱情太出乎我的意料了!”“球爸”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發展商:對業主論壇又愛又恨
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廣州市的大型社區中,98%都有自己的業主論壇,甚至有的樓盤尚未收樓,準鄰居們就已經在網上聯絡開了。一下班,“網上鄰居”們就開始在網上邀約飯局和飯后項目,或者在網上“串門”聊天、講述工作生活中的八卦和煩惱,各種帖子都會引來不少跟帖。這種家長里短的“串門”有時還會匯集起一種強大的維權力量:對抗發展商、物業管理公司的侵權行為時,往往一呼百應。
所以,這些論壇也讓許多發展商們又愛又恨。一位番禺華南板塊大型樓盤銷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業主們在網上聯合起來是一件好事情,“這是一個樓盤最好的廣告,如果我們的服務做得好,準備購買樓盤的市民可以看得更真實。”但這個“廣告招牌”也是一個雙刃劍,所以發展商得經常派人上論壇看業主提出的各種建議和要求,然后完善服務。這位負責人說,有一次上網看見有業主大呼“被蚊子咬死了”,管理處馬上做出滅蚊措施,業主們都很滿意。
社會學家:出現新型鄰里關系很自然
中山大學社會學專家蔡禾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出現“網上鄰居”這種新型鄰里關系其實是很自然的,“一種新的工具出現,人們當然會運用它”,而網絡是一個最好的、信息最快、最開放的平臺,它打破了鄰里之間長期“門對門”都不知道姓名的狀況,是一種新的溝通渠道。
蔡教授還表示,這些“網鄰”大都出現在大型的新型社區里,而在舊社區還很難有這樣的新事物。他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發展商在刻意創造社區文化和凝聚力,業主入住時就很注重互動,“也許它的初衷是廣告效益,但客觀上促進了鄰里之間的交流”。另外,這也與現代人的敏感和自我保護有關,“人們在網上發布信息和邀請,就算被拒絕也不會覺得尷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