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島城的電影業(yè)而言,這是一個“最難將息”的季節(jié)。
伴隨著匯泉廣場的“重裝上陣”,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影城框架布局突然以6月浮出水面的匯泉影城而變得日漸明晰。
由于各種原因,青島影院的產權關系錯綜復雜,因此,雖然青島一直對外省市的影院現狀以及票房艷羨不已,但大型影院的籌建計劃卻
再三擱淺。
無疑,匯泉影城的出現附載著偌大的期許。不僅因為這是島城電影人以及影迷的期待,更因為它將給島城積弱已久的電影業(yè)帶來一次撼動。
“規(guī)模、標準之高暫且不說,單就其全新的體制而言,它的出現將給青島的影城建設和經營帶來范本。”對美好前景的期盼寫在市電影公司負責人的臉上。
而更多的業(yè)內人士則認為,這一事件或許是島城電影業(yè)崛起的支點,而與之伴生的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很有可能將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個注腳。
“新當代”的牛刀小試
其實,大約一年前,隸屬市電影公司的新當代電影院就以股份制的模式預熱市場。
據介紹,當時,市電影公司認識到,舊體制的遺留痼疾已遠非“小手術”可以解決,更何況復雜的產權關系已經極大制約了他們學習外地經驗的步伐,因此只有另起爐灶,才可能覓得一線生機。在這種情況下,“新當代”應運而生。
談及“新當代”所獲的“戰(zhàn)果”,負責人張青認為最需提及的就是,雖然“新當代”并不具備星級標準,而且還是體制創(chuàng)新的初級版本,但它治愈了電影院在原有體制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常見病”,促動了島城電影市場重新審視發(fā)展?jié)摿妥兏锫窂降脑竿?
其實,電影作為一種帶有強烈意識形態(tài)特征的文化商品,在北京、上海、大連、廣州等一些城市已經成功踐行了通過政策支持,引入民間資本投資影院設施建設,同時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股份制公司的模式。
外地“取經”進一步堅定了市文化主管部門和市電影公司的信念:“島城電影業(yè)要想由被動的行政行為轉變?yōu)樽杂X的企業(yè)行為,這一模式是惟一的引擎。”由此,在匯泉影城論證階段,以“部分國有資產作為融資手段,吸引業(yè)內外資金加盟,形成新的投資體制”的方案順利通過。
匯泉影城的多元鼎立
但問題是,在青島,文化產業(yè)并未成為投資熱點,甚至文化的“市場屬性”還處在混沌的狀態(tài)。
另外,歷史欠賬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已經讓青島的電影市場呈現造血功能不足的勢微概貌。
市文化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系,對于其他行業(yè)來說司空見慣,但要在文化產業(yè)上邁出這一步卻步履維艱。具備地理優(yōu)勢等諸多利好的匯泉影城是一次契機,如能把握好將是島城電影業(yè),甚至是島城文化產業(yè)謀求新突破、突出重圍的一個訊號。
在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市電影公司與業(yè)內和社會有關企業(yè)進行了深入接觸。抑或是匯泉影城的市場前瞻性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抑或是青島投資文化的熱情正在水漲船高,匯泉影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600萬元的融資。
據介紹,這其中,市電影公司在市文化局的授權下投資300萬元,青島一民營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家分別投資200萬元和100萬元。國有民營共同投資,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經營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股份制公司初露端倪。
對于島城的電影人來說,匯泉影城的融資告捷和股份制公司的成立是令人歡欣鼓舞的。“它消解了沒有資金的苦惱,可以說,如同天降甘霖。”青島銀星院線的王毅經理如是告訴記者。與此同時,脫離每年四五百萬元的票房徘徊,躍進千萬門檻成為整個電影公司的希冀。
談及此事,市電影公司負責人很是興奮。他說,沒想到民間資金會對涉足電影業(yè)有如此高的熱忱。據說,基于匯泉影城投資規(guī)模不宜過大的實際情況,他們不得不婉拒了一些希望投資的民營公司。
記者采訪到匯泉影城的投資者之一王一。王一把選擇投資電影業(yè)的緣由概括為,一是自己酷愛電影,曾對電影行業(yè)有過市場調研;二是電影業(yè)是一種有待挖掘的行業(yè),尤其在青島,這一行業(yè)還是空白。因此,實現公司的投資多元化,電影業(yè)是個不錯的選擇。
王一說,股東們投進去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當然不希望這些投入打水漂,因此,這一切身的利益將驅動他們更科學地“監(jiān)管”影城的經營和發(fā)展,實現其效益的最大化。
電影市場崛起的前奏
對此,作為主管部門,也是此次體制創(chuàng)新的支持者市文化局表達了看法。他們認為,投資多元化的新體制在島城的文化系統(tǒng)還是個新生兒,在今后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必然會與長久以來占據主導的模式發(fā)生對撞。再者,市場也存在著諸多變數,因此,匯泉影城能否達到最初的愿望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但是,它體現出的市場活力與發(fā)展方向卻毋庸置疑。
今年年初,包括李滄區(qū)文化娛樂中心、大光明電影城、紅星觀演中心、位于東部新城市廣場的大型“電影文化城”以及位于浮山后的遵義劇院新影城在內的島城電影院骨干框架初現。依據這一框架,青島將形成以大型影院為骨干、中小型影院為補充,互為網絡、點面兼顧的現代城市影院布局。而在體制上,匯泉影城的新型模式無疑將為其他影城的誕生提供先期的范本。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局長亢清泉在談到匯泉影城這一新的體制時指出,政府雖然有具體的影院改造財政規(guī)劃,但是單純依靠財政投入進行文化設施建設畢竟是杯水車薪,開渠引入民間資本這一活水才是有效的解決方式。而就電影業(yè)的發(fā)展而言,通過政策支持,使電影業(yè)盤活存量資產,發(fā)揮國有資產導向作用,并拓展融資渠道,實現電影市場投資多元化,這將是青島今后影城改造和發(fā)展電影產業(yè)的有效途徑。
“如此,不僅解決了資金的來源問題,也有利于全新的管理理念、營銷理念、用人機制的建立和服務檔次的提升。這也是青島的電影市場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銀星院線的王毅斷言。
在市場風險與投資回報之間并沒有躲過前者的捷徑,島城的電影人日益意識到,只有新體制才能幫助他們解決長年積累、無法隱蔽的歷史問題,才能逐步增強其走出襁褓、主動覓食的能力。
目前,有著表征青島電影業(yè)新氣象意味的匯泉影城正在加緊施工,啤酒節(jié)期間將試運轉,估計9月初將盛裝出場。為了與影城的規(guī)格相配套,影城對電影院經營管理者的知識結構進行了重新的“格式化”:聘用了兩名具備學歷、外語水準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來直接管理影城。
市電影公司負責人說,“過去選拔中層干部,都是在企業(yè)內部產生,通俗點兒說,是矬子里拔大個兒,制約了企業(yè)的發(fā)展。而這次選拔的經營人才,他們的高學歷和嶄新的經營理念,對青島的電影業(yè)將是一次全新的沖擊。”現在,匯泉影城雖未營業(yè),但兩位“管理者”已經投入工作,他們正在對青島的電影市場進行細致的市場調查。他們說,對匯泉影城的發(fā)展充滿期待。本報記者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