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8月11日專電(記者劉寶森)沒有交通的嘈雜,更沒有小商販的叫賣,住戶多悠閑自在地漫步在老宅旁綠樹掩映的小路上,青島名人故居區成了現代化城市中的一方"靜"土。
作為青島近現代文化發祥地的小魚山文化名人故居區是青島市最安靜的地方。青島市文物局局長魏書訓說,文化名人故居區成為城市最
安靜的地方有著歷史的原因。他說:"小魚山原是青島上世紀20年代的高等教育區,當時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都在這個地方,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也曾執教于此。當時,為了方便,他們就把住處選擇在離學校不遠的小魚山。而圍繞著這一區域逐漸形成了居住的一個小環境。文人喜好安靜,便于他們研究和做學問,所以選擇了這個離城市鬧市區較遠的僻靜之地就很正常了。"
魏書訓分析說,這個地方如此安靜也與周圍環境有關,小魚山是青島市內的一座小山體,住宅建設依山而建,當時道路設計以旅游和休閑為主,故居周圍沒有直路和平路,最寬的地方也只能勉強同時通過兩輛轎車,因此,喧囂的車流鮮至于此。
記者見到,在小魚山,故居群依山勢而建,層次鮮明,每幢"小樓"都配有單獨的庭院,樓體周圍綠樹環繞,院外小路蜿蜒曲折,路邊的石基雖歷經數十春秋卻依然保留著天然石的原貌。
據了解,青島的近現代建筑群大都利用了這種城市的自然地形,憑借天然的海岸線和山地構造,巧妙組織道路和建筑布局。在青島工作的一位建筑師說,這是形成青島建筑特色的一個基本方法。青島建筑特色的本質在于,它是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城市思想和建筑形式與當地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共生現象,其中有迎賓館、火車站等出類拔萃的歐式建筑,也有回瀾閣、博物館這般華麗輝煌的民族建筑,它們反映了不同的歷史,也記載了城市的生活。
在青島另一處近現代建筑聚集區八大關,已經居住了幾十年的一位老人說:"保護好名人故居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故居周圍原有的安靜氣氛,如果安靜被打破了,這個地方原有的特色也就將不復存在了。"
特約編輯: 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