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家庭教育出現失衡,這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這是共青團云南省委、云南省少工委對該省129個縣市區的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的。據悉,該調查回收有效問卷63501份。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為人父母者天下同心。但這種期盼的重心,在大多數家長的心目中已從德才兼備向“更重學習成績”偏移。調查問卷中,在回答當父母者“您考慮孩子前途時最為關心的問題是什么”的問題時,比例最高的是“學到知識”占80.6%,其次才是“良好行為習慣”,占43.9%,身體健康占37.3%。
同時,調查問卷問及“您認為好孩子的主要標準是什么?”家長的回答前3項依次為“學習成績好”占50%;“道德品質好”占36.2%;“身體好”占27.8%。有近一半的家長要求孩子進入高一級的重點學校。這表明,父母評價孩子的首要標準是學習成績。
有關專家分析,這樣的觀念表現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不重視孩子全面發展。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課外時間甚至作出五不準的規定:不準看電視;不準看課外書;不準下棋踢球;不準私自找同學玩;不準參加與學習無關的活動。
對此,有關人士提出批評,家庭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使得未成年人從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如:只會讀書不知世間萬物;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他人;思想拘謹,缺乏生活興趣。同時,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期望過高,有的連一次小測驗都要看名次找過錯,往往會給孩子造成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扭曲孩子的人格,造成孩子厭學、逃學,甚至走上自殺之路。
(特約編輯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