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為何“頭疼”寫作
張所新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對寫作文大感頭疼。他覺得學生們寫作文最大的難點不是語言應用和表達能力的問題,而是無話可說。張所新認為學生們無話可說的原因是沒有社會閱歷,掌握的生活素材太少。由此,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早報引進課堂
,引導學生們從報紙上積累素材。
“摘錄”早報積累素材
張所新告訴記者,早報刊出的許多好新聞,大部分發生在島城,是學生們所熟知的。上作文課時,他就從早報上摘錄一些可以在作文中應用的新聞事件,指導學生寫作,擴展孩子們的視野。比如說最近他就在課堂上摘錄了早報最近報道的社會愛心救助姍姍、謝振華捐獻骨髓、小軍善勇救伙伴等新聞事件。這些真實、鮮活的生活素材打開了學生們的思路,使得他們的作文水平有了較快的提高。
當記者問起張所新為什么選擇早報“進”課堂時,他說,早報新聞真實可信、內容豐富是讓他放心向學生推薦的原因。劉延青
核心提示:青島第56中學的語文教師張所新在指導學生如何寫好作文上有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近年來,經他指導的學生在各種期刊雜志上發表文章達到300多篇。他究竟怎樣讓學生克服了寫作文的難題?記者采訪張所新了解到,把早報引進課堂,是他的“妙招”之一。
來源:青島早報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