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8月1日專電(劉琳)由福州市心理學會和倉山區關工委于1992年1月聯合創辦的心理咨詢中心,近幾年在幫助中小學生治療“網癮”過程中,通過調查、研究,總結出《上網成癮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
長期在倉山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服務的福建師大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心理學系教授黃愛玲介紹
說,近幾年來,到倉山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求診者中,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是上網成癮的中學生的家長。中學生一旦上網成癮,很難脫癮,輕者完全荒廢學業,重者出現精神疾患,更有甚者,還有為籌措上網經費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這些年來,求診的上網成癮者有逐月增加的趨勢。
據倉山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分析,有3類中學生易得“網癮”:(1)學習適應困難者,他們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而上網打游戲,可以獲得虛擬獎勵,宣泄學習不成功帶來的壓抑。(2)人際關系適應不良者,希望上網逃避現實。(3)家長教子存有誤區的孩子,許多家長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網,而不懂得如何轉移子女對上網的注意力,培養子女新的愛好。該中心通過調查、分析,還發現得“網癮”的中學生具有性格內向、人格缺陷、猜忌心強、小心眼、自私等共同的性格特征。
據倉山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的研究,治療“網癮”與治療癌癥一樣,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接近成癮期”就開始心理治療效果最好,治療成功率可達80%以上;“輕度成癮期”開始心理治療,治療成功率就低得多;但“重度成癮期”開始心理治療,基本沒有成功記錄。
心理學專家建議:家長對孩子要仔細觀察,一旦發現孩子上網成癮要及時治療,以免誤了最佳治療期;不要心存僥幸,認為自家孩子懂事不會上網成癮,而忽視了及時治療;家長若不太懂得脫癮方法,要及時與心理專家取得聯系,根據他們的指導幫助孩子脫癮,也可以直接帶孩子去接受治療。(完)
特約編輯 故國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