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每年考上大學的學生中,總有部分學生因為家境貧困,面對現在少則幾千、多達上萬的學費犯愁。高額的學費會不會成為貧困生上大學的“攔路虎”?記者昨天采訪我市部分高校的有關部門獲悉,目前各所大學一般都建立了助學體系,新生入學后可以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勤工助學和生活補助等方式完成自己的
學業。
助學貸款門檻降低
記者了解到,今年國家有關部門將實施新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新政策與以往相比,給了大學生更多實惠,延長了學生還款的期限,即由目前自學生畢業之日起開始償還本金、4年內還清,改為實行借款學生畢業后視就業情況,在1至2年內開始還貸、6年內還清。另外,如果借款學生畢業后自愿到國家需要的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工作,服務期達到一定年限后,經批準還可以獎學金方式代償其貸款本息。
海大學生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新辦法實施后,預計會有更多的貧困生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而學生畢業后的還款壓力也將降低。據介紹,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的助學貸款發放比例在20%以內,一般每年借款額度在6000元以內,基本上能保證大部分特困生的需求。
半數人能得獎學金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我市各高校都設有獎學金,本科院校的獎學金覆蓋面超過了50%。而且,與以前相比,獎學金的項目更多,獎勵金額也大幅提高。高考成績特別優秀的新生有機會獲得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入學獎學金,學生在校期間還有機會獲得各種綜合性獎學金和單項獎學金。
我市某高校學生處有關人員表示,該校除了校級獎學金,各學院甚至系部也爭取到一些社會團體和企業的贊助,設立了各種專項獎學金,“我們學校獎學金發放面占到在校生的70%以上,個別突出的學生一年光獎學金就能拿到一萬多”。
校內打工掙生活費
有不少貧困生,入學時的學費通過親戚、朋友“東拼西湊”籌齊了,可是上學期間的生活費也不是一筆小支出,這些學生該怎么辦?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大學里一般都設有數量不等的勤工助學崗位,特困學生入學后可以向學校有關部門提出申請,通過“校內打工”獲得每月一定數額的“助學金”。海大目前僅校內就設有近兩千個勤工助學崗位,“上崗”學生每月能拿到150元左右的報酬。而青科大助學崗位“競爭上崗”則使特困生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除了勤工助學,大學一般還對特困生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助,也可以解決這部分學生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綠色通道”避免棄學
極個別的特困生,在大學入學前仍未能籌足學費,可以考慮走“綠色通道”,避免因交不上學費而棄學。這種情況下,學生需要在當地民政等政府部門開具家庭經濟情況說明,入學后立即與學校有關部門聯系,學校在審查后確定減免特困生的學費或同意學生緩交學費。(記者姜好)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