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舒然攝
|
市場調查
穿衣服、喝飲料,人人都知道選擇一個好品牌,一日三餐中吃的新鮮蔬菜呢?恐怕少有人能叫出幾個牌子來。這主要是因為此前市場上出售的蔬菜都是“通貨”,只有價格上的貴賤之分,外觀上難以分清趙錢孫李。現在,這種局面正在悄悄改變,在島城的一些人氣鼎旺的大超市里,每天按時前去采購的家庭主婦們發現,經過“特別包裝”的品牌蔬菜正成為超市菜攤子“主角”。如來自北京的“有機農莊”、“江達”品牌果菜、“元和祥”蔬菜、“東誠”蔬菜……
消費疑惑
“品牌菜”就是“放心菜”?
“為蔬菜注冊品牌,是經營者品牌意識的萌醒和提升,是蔬菜流通領域的發展趨勢,應該得到提倡和推廣。”市蔬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如此評價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品牌蔬菜”。
記者在超市中發現,無論哪種品牌的蔬菜,其標簽的標識均力求給消費者營造一種放心的感覺,如有機農莊的“有機蔬菜”、江達“無公害果菜”,元和祥“綠色蔬菜”,東誠“市菜籃子工程推薦產品”……正在東部一超市購菜的閻女士告訴記者,她和家人特別在意蔬菜的品質,總是想方設法選購無農藥殘留的蔬菜。“雖然這些品牌菜都標上了放心的名稱,但是否真正讓人放心呢?”這位閻女士一邊選購品牌蔬菜一邊告訴記者:“我到處找供應商的有關蔬菜品質的證明,可是超市中沒有。我只好抱著似信非信的態度來選購了。”
記者調查
“品牌菜”:一半清醒一半醉
帶著閻女士的疑問,記者對超市里的4個“品牌”的5類蔬菜的身份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兩種“品牌蔬菜”的身份與標識給人留下疑問。
其中,來自北京的注冊商標為“有機農莊”的有機蔬菜和青島“東誠”有機蔬菜均在超市中提供了相關產品介紹和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認證證書。
而由青島一家商貿公司供貨的標簽上標示為江達“無公害果菜”則沒有相關身份證明。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超市管理者查詢無公害認證證明,被告知“全部來自壽光的燎原蔬菜,有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有關認證證明”。當記者就蔬菜的實際產地是否會出現不符、超市是否應出示相關證明等提出看法時,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些疑問均有可能出現,將考慮在超市出示相關證明”。
同是青島東誠的另一份“放心蔬菜”,其標簽上有“青島市菜籃子工程推薦產品”字樣。當記者據此向市蔬菜流通協會咨詢時,得到的明確答復卻是“已公布的市菜籃子工程推薦產品名單中,沒有‘東誠’。”不知標簽上的“放心蔬菜”是從何而來?
此外,還有一種“元和祥綠色蔬菜”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一看到“綠色蔬菜”會立刻讓人聯想到“綠色食品”,然而,“元和祥”負責人的解釋卻是“此綠色非彼綠色”。“這里的綠色蔬菜不是指的‘綠色食品’的綠色。”這位負責人的解釋顯然有些牽強。
權威說法
品質標示不能自封
昨天,記者帶著這些疑惑和廠家的解釋來到了市菜籃子商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該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綠色蔬菜’,還是‘無公害蔬菜’、‘放心蔬菜’,使用者都應該出具有關部門出具的檢測或認證證明,否則便有自封的嫌疑。”
這位負責人解釋說,眼下的“品牌蔬菜”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經過了國家、省等有關部門認證的有機、綠色、無公害類蔬菜,有固定的產地。但此類菜的零售終端有可能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第二類是沒經有關部門認證的蔬菜品牌,有的有固定產地,有的則是來自批發市場。此類菜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易出現魚目混珠。
記者觀點
“品牌菜”呼喚市場準入
“品牌蔬菜”的出現,是蔬菜流通業發展和競爭的必然。然而,目前,島城蔬菜流通市場面對這一新興事物,顯然有些準備不足。一方面眾多名目的品質標識既多且雜,另一方面,社會各方尚沒有一個部門對出處頗多的各品質蔬菜進行全面的監控。因此,面對日益增多的“品牌蔬菜”,我市有關部門應在“品牌蔬菜”進入消費市場之前,對蔬菜品質進行核準,把好標識關。這樣,品牌蔬菜就不會顯得雜亂無序、各打各的“牌”了。記者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