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專電(記者高風)一般來說,考生的考前焦慮往往能引起家長的重視,但在考后,落榜學生的心理問題常被家長忽視,個別家長甚至是雪上加霜,去指責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十分危險的。專家認為,學生高考后的心理調節,對學生和家長來說一樣重要,落榜考生的家長更是要成為孩子的“減壓閥”。
一、幫孩子重新樹立自信心。孩子在得知自己落榜后,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失去自信,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感情上的支持,還要幫助孩子分析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極情緒。家長應該主動把孩子帶到親戚朋友、街坊鄰居的面前,坦然面對落榜這一事實,讓孩子覺得他永遠是父母的驕傲,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家長們還要注意,夫妻之間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應該找朋友或是心理咨詢師把消極情緒排解掉,為孩子營造一個緩解心理壓力的和諧氛圍。
二、幫助孩子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落榜生,往往把事情悶在心里,遇到打擊和挫折會更加想不開、鉆牛角尖,容易有過激的行為出現。家長若發現他們把自己反鎖在屋里、長時間不說話或經常愣神,一定要帶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讓孩子通過心理輔導,把所有苦悶都說出來,用大聲傾訴、放聲大哭等手段宣泄情緒,恢復心理平衡。
三、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除了要分擔孩子的壓力外,專家還提醒家長們不要承擔孩子高考失利的責任。因為高考本來就是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家長總是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養成指責父母的習慣。人生設計其實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源,也是提高其能力的機會,家長應該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
四、鼓勵孩子放松心情,朝新的目標努力。有條件的家庭盡量帶孩子到戶外多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或鼓勵孩子與同學朋友一起外出游玩,在與大自然接近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確定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完)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