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國土房管局下發了“關于加強地熱資源管理有效保護地熱資源的通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這已是北京第三個針對地熱溫泉的法規。有關人士反映,近幾年來,北京已經開鑿的地熱井有300余眼,開采量已達每年1000萬立方米,形成了地熱開發熱潮。
發展商炒熱溫泉概念
周先
生剛剛與某個有“溫泉入戶”的住宅樓盤簽完了購房合同。一年前他的一個好友搬進新居,周先生一家人前去串門時,得知他們能夠使用溫泉洗澡,不禁怦然心動。于是周先生一家也開始在樓市上搜尋,并終于購買了自己合意的房子。北京對地熱的大規模開發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至上世紀90年代,一些敏感的商人看到了地熱溫泉是個有前景的市場,于是將資金投入打地熱井。自先有小湯山龍脈溫泉,后又有九華山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也產生了示范效應。這就帶動了房地產的地熱開發。
2000年,北三環的一個商品房項目打了一口3780米深的地熱井,打出73℃的熱水。當時這一帶的房價一般為6000元/平方米,而這個樓盤由于有“溫泉入戶”的賣點,價格上升為每平方米8138元,銷售形勢仍極為紅火。不久即飆升到9000元/平方米。房子在3個月內銷售一空,后來漲到每平方米1萬元,還有人搶著買。有人算了算賬:這個開發商打井的成本不到800萬元,但按每平方米多賣的價格計算,他至少多賺了9000萬元。
一個成功的案例就等于一個市場的風向標。于是開發地熱的房地產商迅速增多。到2001年下半年,地熱溫泉已成為房地產項目的“靚麗”賣點。現在,北京的不少房地產項目都打出了“溫泉入戶”的賣點,僅2001年后入市的就有35個,并且這只能算是“不完全統計”。業內人士稱,北京有“溫泉入戶”的樓盤遠不止這個數。
地熱開發背后藏隱患
驟然“走紅”的溫泉熱使專家們產生了深深的擔憂。地熱是一種寶貴資源,如果不開采而任其沉睡地下,并不會增值,是對資源的浪費。但是,如果缺少統籌計劃一哄而上,亂開亂采,也很容易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甚至破壞環境。
地下熱水位于地層深處,形成過程長,開采后難以用天然降水迅速補給。開采過多會造成資源枯竭,水位下降,并將直接威脅到地理穩定性。上個世紀70年代,北京的地熱井一般只打到1000米深,而現在很多井打了3000米,甚至4000米才出水。
有的發展商的態度是:不管花多少錢,我的樓盤在這里我就要在這里打井。實際上,這樣打的井已經很不經濟。北京沒打出水的井已有十多口,最典型的一口井打到4070米也沒出水,因鉆機的能力達到極限而作罷。一些專家指出:有的發展商不顧水文地質條件強行打井,這種窮盡耗竭式的開采會破壞地質結構。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鄭克介紹,目前,地熱開發已出現過度開采,北京的地熱水每年下降1米至1.5米,略微超過了國家標準允許的1米范圍。
提倡梯級利用和回灌
據業內人士介紹,北京現有的300多口地熱井中,超過40%是僅僅用于洗浴,形成了巨大的浪費。
地熱的利用方式可以有多種。據專家介紹,目前國際上提倡對溫泉一水多用、梯級利用,除了用于沐浴保健和治療外,冬天人們可以用溫泉直接供暖,也可以用來開發休閑娛樂和旅游,還可以搞溫泉種植、溫泉養殖,最后還可以搞余熱供暖。
北京北苑家園2001年開始采用地熱供暖,這是全國最大也是北京首項集中地熱供暖項目。這里居民的取暖及生活用熱水,都來自地下熱水。鄭克介紹:目前國內利用地熱的最佳范例是北京豐臺區王佐鎮的南宮村,對溫泉的利用達到四級。2000年10月28日南宮村打成第一眼地熱井,出水為72℃。地熱水首先用于供暖;第二級是送入12000平方米的溫泉垂釣中心,提供地板供暖;第三級就是水產養殖;之后再引到占地350畝的溫泉種植采摘基地,作特菜和花卉以及各種時鮮果品種植灌溉之用;最后,熱水仍可排入溫泉公園的湖里,使其冬天不結冰,綠水長清。目前,南宮村正準備打第二眼井,將用過的熱水回灌到地下,以保證地下熱水資源不遭枯竭。
特約編輯: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