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未滿14歲的農村少女王卉(化名),由于月經初潮遭到同學起哄和嘲笑,最后精神分裂,住進了“樂山市精神病院”。王卉的父親多次找校方交涉,在一直討不到說法的情況下精神逐漸崩潰,也患上精神分裂癥,一個幸福家庭就此破損。記者在樂山農村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孩子們對性知識的無知到了令人
吃驚的程度。22個孩子,只有9個知道“女同學會來月經,男同學會遺精”,對月經,只有3個孩子認為“不臟”,7個認為臟,另12個不知道。
王卉的悲劇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嚴肅課題,該怎么重視農村孩子的性啟蒙教育?如何防止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對于城市孩子而言,青春期性教育已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不少學校也開設了青春期教育課。孩子們對青春期知識已逐漸從“無師”走向“有師”,雖然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但青春期生理教育已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對于農村地區來說,這方面還是一塊盲區。學校沒有相應的教育內容,社會對孩子也是“為性者諱”。從課程設計上說,初中才開設生理衛生課。那時孩子們早已進入青春期,更關鍵的是對于性教育的內容,老師們一般也不教,只安排孩子們羞答答地“自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在生理上越來越早熟,青春期教育在農村小學不應是“盲區”。因此需要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要堅持生理教育與心理教育同步的原則。王卉的悲劇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面對孩子們漸漸長高的身體,在性教育上不能再“視而不見”了。
(7月23日 正義網 巴山雨/文)
特約編輯:STREAM
下一篇:女孩該何時開始戴胸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