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打工的民工怎樣才能正常融入城市生活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如去年曾引起廣泛爭論的北京某區文化宮推出的“民工之歌”————《民工兄弟三大紀律八點注意》、北京某公廁懸掛“禁止民工上廁所、違者罰款50元”、青島市民建議在公交車上設立“民工專區”等等,這些事件經媒體報道后,無一例外地引發市民的討
論:進城民工是否影響了城市形象?他們的生活習慣是否應該改變?市民應該如何對待民工?
25萬民工在濟務工
毋庸置疑,民工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每座城市的建設都凝聚著民工兄弟的血與汗。隨著濟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民工來濟謀生。
目前來濟打工的民工大都從事建筑行業。記者從濟南市建管局了解到,目前在濟南從事建筑行業的民工約為25萬人,其中有來自江蘇、四川、湖北等地的外省民工,也有來自環泰地區即泰安、聊城、濟寧、濱州、菏澤等經濟較為落后地區的本省民工。如果加上從事其他行業的民工,在濟的民工總數大大超過25萬人。
但目前省城專門針對提高民工素質展開的培訓卻很少。據了解,目前濟南市有關部門對民工開展綜合素質培訓的機構只有“魯班夜校”一家,該夜校去年培訓了兩期,今年培訓了一期,培訓主要內容為民工自身素質的提高、技能培訓、自身權益維護等,大約有4500名民工接受培訓,這一數字與在濟務工的25萬大軍相比顯得杯水車薪。相關資料顯示,在全國每年9000多萬跨地區進城務工的農民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的僅占18.6%,民工素質亟待提高。
民工:要看城里人臉色
在經十路西段施工工棚、經八路樂山小區南門勞務市場等地,記者隨機采訪了40名外地來濟民工,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表示,在城里找活兒要看城里人的臉色,感覺自己受到了排斥和歧視。
據記者調查,多數民工曾遭人白眼,被人嘲笑過;無緣無故遭人謾罵或呵斥;被人阻攔或遭到盤查;進飯店吃飯或理發時服務員對他們的態度比城里人要差很多;一旦遭遇工傷無法得到合理賠償……調查顯示,讓民工在心理上感覺最難接受的是:被嘲笑、作弄或遭人白眼(占40%);服務人員對民工態度明顯較差(占30%);被執法人員或穿制服的人員無故盤問甚至罰款(占30%)。
被調查的民工表示,因為長期生活在農村,有些生活習慣未免與城里人不同,城里人對此應該寬容一些,而不是給予白眼和呵斥。其中,有的不文明行為是可以改變的,但還有一些事情目前沒法改變,像勤洗澡這一條,打工的地方又沒有洗澡的地方,平常也只能到路邊的水龍頭上湊合洗一下。工地上的條件本來就很惡劣,穿的衣服能像城里人那么整潔嗎?
市民:民工存在四大陋習
在濼源大街、經八路等地,記者隨機采訪了20名市民,90%以上的市民認為進城的民工不太講文明,素質有待提高。被訪市民指出,民工普遍存在一些陋習,與城市生活格格不入。
市民們指出的民工不文明行為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其一,衛生意識太差,經常找個隱蔽的墻角等隨地大小便,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身上有異味。其二,公共意識不強,如上公交車時明明身上很臟還拼命往前擠,身上有異味卻還袒胸露肚,只知道搶座位,不知道給老人孕婦等讓座。在泉城廣場等公共場所經常席地而臥,有時還脫了鞋坐在廣場上。一到晚上有不少工地上的民工只穿個褲衩就在路邊洗澡,還光著上身排成一溜坐在路邊看過往行人。其三,文化素質太低,多數民工文化水平比較低,急了還會說臟話罵人。其四,小農意識嚴重,有的民工手腳不老實,好小偷小摸。
不過多數市民表示,民工進城找工作確實很不容易,以前的生活環境也決定了他們存在一些不良習慣,但進城以后這些不良行為應該逐漸加以改正,同時政府部門也應該對進城民工進行集中培訓,讓其改掉這些陋習,與城市生活相適應。
觀點實錄
多一些寬容 少一些指責
孫立成(市民):說實話,城市建設離不開民工,但一些民工的行為太不文明,與城市生活格格不入。我同意青島市民的建議,在公交車、廣場等公共場所設立“民工專區”,這樣做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
王玲(公司白領):我家附近原來搭有一個工棚,住著一群建筑民工,晚上他們就在路邊赤裸著洗澡,還隨地大小便。我建議勞動部門等要對進城民工進行集中培訓,以拉近與城市居民的差距。
劉青亭(退休職工):我們沒有理由去過分指責民工,民工由于生活環境的差異,自然與城里人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差距,對于民工應該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責。再說了,往上推幾代,誰敢說自己的祖先不是農民呢?
趙明(民工):你以為我們不想生活得好一點嗎?我們也不習慣別人的白眼,也不愿意被人瞧不起,我們也有自尊啊!但是要跟城里人拉近距離總要一定的時間吧,如果真的有什么免費培訓,我們倒是愿意去培訓培訓。
個案點擊
一位民工的“傷心”經歷
周小寶是巨野縣農民,半年前來濟打工,干過建筑、打過短工,目前正在樂山小區前的黑勞務市場尋找新的工作。
周小寶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家政公司做鐘點工,當他到第二個客戶家上門服務時,對方嫌他穿得太臟,進門后不脫鞋就走到地板上。在遭到女主人呵斥后,周小寶乖乖地把鞋子脫下來了,頃刻間腳臭味彌漫了整個房間,女主人很生氣地打電話給家政公司,之后家政公司就將他炒了。
周小寶說:“我們農村進門還脫啥鞋啊,城里人就是麻煩。”不過從此后他接受了教訓,上客戶家服務知道進門先問問主人要不要脫鞋。周小寶第二次感到“很受傷”的是三個多月前擠公交車的時候,他那時候在建筑隊打工,和兩名工友提著大包的行李剛擠上車,就遭到了司機的嚴厲呵斥,司機讓他們多投一個人的錢,說這是“行李費”。這還沒完,上車后車上的乘客紛紛躲閃,仿佛他們三人有瘟疫似的。沒多久司機突然急剎車,周小寶不小心碰到了前面一位中年婦女身上,立即遭到了對方辱罵。最后,在車上所有人的注視下,三個人灰溜溜地下了車。直到現在,周小寶在坐公交車時都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對又要遭到呵斥。
最近的一次經歷是在上個月,周小寶和工友在經一路施工工地卸沙子時,不小心將沙子揚到了一個年輕人身上。周小寶趕緊道歉,未料這名年輕人先是謾罵,覺得不解氣還要上前揮拳打周小寶,最后被過路的行人拉開了。“那個人罵我們臟、不講文明,問題是他自己張口罵人是在講文明嗎?”周小寶說。(記者 王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