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上海出現雷雨大風天氣,該市氣象部門提前向全市發(fā)布了黃色預警信號。目前,北京尚無類似預警信號,市氣象臺負責人表示,北京也有本地的預警發(fā)布形式,并將完善健全災害天氣預警機制,市民今后有望在暴雨來臨前,在自己的手機上收到氣象警報短信。
上海暴雨前發(fā)出黃色預警
7月12日18時20分 起,一場狂風暴雨突襲上海。
18時14分,上海中心氣象臺 發(fā)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通知 政府有關部門,并通過電視、 廣播等媒體告知公眾。
據了解,上海市政府在 去年12月3日發(fā)布了“上海 市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發(fā)布 試行規(guī)定”,要求在臺風、暴 雨、高溫、低溫和大霧天氣中,
由氣象臺向社會公眾發(fā)布災 害性天氣警報信息符號。
北京災害天氣預警有局限
北京市氣象臺臺長郭虎昨天介紹說,由于北京和上海的地域情況不同,氣象災害不同,所以兩地對于災害天氣的預警方式也不一樣。
“上海的預警信號主要 源于香港的做法,兩地都是 臺風天氣比較多,預警信號 也主要是針對臺風等天氣 的,而北京是北方城市,受影 響較小。”
郭虎說,北京雖然沒有 設立災害性天氣的預警信 號,但也有自己的預警方式, 氣象部門會在最快的時間通 知有關部門和公眾。“在今年
6月,氣象臺就通過媒體向社 會發(fā)布了高溫警報,而‘7·10’ 暴雨前,我們也通過現有的2 座氣象警示塔向公眾發(fā)布了 強雷雨警報。”
郭虎同時坦言,從“7·10”暴雨看,公眾及時獲知氣象 預警方面確有不足。“氣象臺 現在只有2座警示塔,不足以 覆蓋全市,而當時電視和廣播
也沒有發(fā)布預警信息,造成很 多市民并不知曉。”
電視廣播將及時 插播預警訊息
郭虎表示,經過“7·10” 暴雨的反思,北京將健全完 善整套的災害性天氣預警 方式,“當然,這是按照北京 自身的情況來建立,并不一
定使用上海這種預警信號 的方式。”
據悉,氣象部門昨天已 向正在視察工作的市委書記 劉淇提出了具體改進措施建 議。提前預報方面,在全市 現有的21個氣象自動站的 基礎上增加站點分布,加密
氣象觀測點和觀測頻率,更 快的獲知實時天氣情況,更 快、更精準地預報。
在突發(fā)天氣的預警方面,和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協(xié)調,減少程序,在災害天氣來臨前,盡快地在電視和廣播中,插播預警訊息。此外,還計劃建立大型手機短信平臺,通過移動、聯通、小靈通等方式,向北京市手機用戶提前發(fā)送氣象警報。
劉淇要求,必須加強北京的氣象服務。
災害天氣預警信號納入研究
國家氣象局預測減災司的官員表示,在我國的災害性天氣預警方面,沿海的一些城市要較為先進,也設立了自己的預警信號,而內陸的大部分城市則大都沒有此項預警措施。
這位官員說,設立預警信號可以針對不同的災害天氣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使政府的各個部門有效聯動,同時公眾也可以更快、更廣泛的獲知天氣預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災害的損失。從這個方面看,北京這樣的大型城市有必要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發(fā)布體制。
據悉,國家氣象局目前已將全國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納入研究,針對全國各區(qū)域不同的天氣情況,發(fā)布區(qū)域性的預警信號。(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