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昨天上午市統計局召開的2004年上半年青島市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改善經濟運行環境,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全市經濟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經濟結構優化、運行質量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宏觀調控政策效應初步顯現。
今年上半年我市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在三個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一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速加快。初步核算,我市共實現全市生產總值( G DP)99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8%,增幅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是2000年二季度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5%,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22.7%,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11.5%,與上年同期持平。一、二、三產業比例為7.1:55.6:37.3,經濟結構日趨合理。二是工、農業生產加速。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413.1億元,同比增長26.5%,增速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夏糧三年來首次實現單產、總產雙增。三是港口、旅游經濟快速發展。上半年港口吞吐量8119.0萬噸,同比增長18.3%。實現旅游總收入81.3億元,接待國內、國際游客分別為895.3萬人次和23.3萬人次,均比往年大幅增長。
可喜的是,在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的同時,我市經濟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內部結構趨于優化。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8.9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80億元,實現出口61.1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6%、15.9%、34.5%,三大需求的發展速度逐步趨于協調。二是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輕重工業發展趨于協調。新產品產值率提高。重點發展的工業行業得到加強,傳統行業得到提高。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提高,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19.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3.2%,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三是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22.7%、52.5%和25.1%,產業投資結構趨于均衡。農業投資今年以來首次實現增長。企業自籌資金能力增強。工業投資的內部結構得到改善。國有投資下降,民間投資增強。
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8%(按可比口徑為2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6.4億元,同比增長15.1%,財政支出較好地保證了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474.8億元,同比增長28.8%;利稅總額88.6億元,同比增長20.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44.3,同比提高9.3個百分點。(本報記者劉芳濱)
|